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章 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2/2)

文化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超越前朝,其造型雍容华贵,装饰富丽堂皇。

长安的东、西两市在僧伽离开的这七年里变得更为繁盛了,在这两个市集里都各有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两条步行街,步行街的宽度大约有100步,可以说是开阔异常。

东市多卖丝帛、马具,西市则多卖花翠等珠宝奇珍,店铺更是多种多样,这里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什么是东、西两市没有的。

僧伽虽是从小在长安长大的,但对这些市集了解不多,更多时候他都是待在寺庙里修研佛法,只有跟随师父出来化缘时才会在这市集里走一走。

那时师父带他化缘时常常同他说,看世间行路人,看红尘堕落人也是一种修行。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你会从他们身上参悟你想要参悟的。

僧伽坐在马车里从浮动帘子看见外面街道的种种景象,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嘈杂声,想着自己师父说的话,慢慢地想着。

街道上的人过于拥挤以至于马车走几步又停一下,走几步又停一下,光是从城门到达佛寺便耗费了大半天光阴,待到达寺庙时便是日暮时分了。

这一年,660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显庆五年。僧伽返回长安,年十八。

夜幕来临,青楼坊间灯火通明,虽有宵禁,但宵禁前的这段时间足够展示大唐的盛世风貌。

街道两旁的人群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侣人相约出行,姑娘家穿着华丽的丝绸,脂粉敷面,摇着扇子三两成群地在街道上走着。

他们安逸地享受着太平盛世,看着盛唐美景,多少人被这夜景吸引久久驻立不远离去。

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寂静无人的河畔处,一卷诗书随河水漂流而下,流到岸边。

一位赤足银发的公子从河中慢慢踏上岸,他修长苍白的手上拿着那卷刚刚在河中漂流的诗书。

虽说他方才从河中慢慢踱步而上,但此刻的他身上没有半点水渍,他银色的瞳孔透露出淡漠疏离。

前一刻他还在主人的书房之内,这一刻便身处异乡,不知何年何月。

他不知道他的主人在何处,也不知到底过了多久,但是他知道他很不喜,现在的这个朝代,内心极其的厌恶。

他看向了远处灯火灿烂,欢声笑语的街道,一睡经年,时间过了太久……

他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他面前是热闹非凡的街道,他身后是孤寂的山林,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身后的山林。

人群,他向来不喜欢。他要去找他的主人,他要回去。

回到大慈恩寺的僧伽于先前在清河镇的日子并无多少区别,唯一有变化的一点便是他要研习的佛法变多了。

名动长安上上下下佛寺的少年回来了,相比于他的回归,那些佛寺更加在意的是他此离长安七载有余,到底是去参悟何种佛法去了。

人们不会知道,他的离去并不是为佛,而是因为自己的身世。

他的母亲是高阳公主,他的父亲是辩机。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便在七年前,高阳公主被赐死的那一日,随师叔逃离长安。

世人所知的只是他是山野间的孤婴,承蒙有幸,成为窥基坐下弟子。

幼年时,寺里一众高僧皆认为他是佛选中的人,他的佛缘,深不可说。

所有人中,只有窥基不这么觉得,对于十七岁出家的窥基来说,他明白这红尘有太多的诱惑。

不过此时在参禅的僧伽并不知晓众人心中所想,他端坐于佛前,放空思绪开始冥想。

这几日他总是思绪不行,每每闭眼修习,脑中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柳归宁的脸来。

她清脆的笑声,干净的面容总是在打扰他冥想。每当这时,他便会念经以驱逐脑中的那个身影。

不过就一般情况而言,效果不是太好,因为念经的时候他又会想起那食盒中的芙蓉糕。

他只当自己涉世太浅以及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太少,内心磨练的还是不够,定力不足。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他已入尘,已溺情。

时光荏苒,佛寺中的日子甚好消磨,每日光是参参禅,悟悟佛,念念经,时间便过去大半了。

四年时光一闪而过,664年,武后垂帘听政,三月七日,唐朝佛教法相宗创始人唐三藏坐化,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不赴星河 赛博飞仙传伏雨辰星 无上帝尊 缘浅情深:我家相公超长情 系统之异能王 星际直播之我是大明星 谢家皇后 道古神尊 飘云之泪 总裁老公超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