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五霸之一(4/8)
续担任执政。赵盾又以晋无公族为由,命其异母弟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统帅赵氏的旧部,并监视朝中诸臣的举动。赵氏势力再度膨胀……前606年,经过短暂的整理,赵盾陪同晋成公发兵南下,攻打郑国,攻势极猛。为争夺郑国,楚庄王也率领楚军北上。郑国君臣惧怕,急忙向晋国求和。晋成公应允,派遣随会到郑国,与郑穆公缔结同盟。楚庄王计划破产,却不甘心,随即攻打陆浑的戎族,并陈兵于周都境内向赵盾示威。晋军撤退后,又移师向郑国进发,欲威*郑穆公,迫使郑国反叛晋国。面对国土遭到列强轮番的蹂躏,郑穆公一命呜呼。郑国大丧!
楚庄王虽未能在与晋国争夺郑国的比拼中占据上风,有些郁闷。然而绞杀陆浑、陈兵周畿,也让这位楚王光彩了一把,撤兵回国。不想回国后,令尹子越却发动政变,好在有惊无险!
就在平定子越之乱后的当年冬天,楚庄王再度亲率大军攻打郑国,这是了解因为攻打郑国却没有让郑国彻底顺服的缘故。很遗憾,郑国依旧不肯投靠楚国。
第二年,楚庄王又一次出动大军攻打郑国,短短一年间,两次远征郑国,其声威反而令楚国的邻居陈国胆寒,陈灵公与楚国议和,选择暂时放弃晋国以侍楚。赵盾收到郑国的告急书,急差遣荀林父驰援郑国,楚军已归。荀林父不甘心就此撤兵而乘胜追击,跨过郑国,向南侵犯陈国,报复陈国的附楚之举。
荀林父素与赵盾有隙而亲于晋成公,赵盾对荀林父并不放心,更恐其立大功,威胁自己的地位,遂又招回荀林父,已备来年。
前60年春,赵盾又联络卫国孙免,带领着晋国的精锐部队迅速南下,千里奔袭陈国,大军几乎开到楚国势力范围。晋军气势正盛,楚军闭门不出,以避开晋军之锋芒。
前602年,郑襄公在公子宋的陪同下又一次与晋国议和,稳固同盟。赵盾以霸主的名义,召集诸侯。这一年冬天,晋成公与周王室的王叔桓公、宋公、鲁宣公、郑襄公、曹公、卫成公在晋国黑壤结盟。
赵盾是春秋历史上的第一权臣,可谓“无冕之王”!他时刻利用手中的绝对强权,如国君般发号施令,调令诸卿。正是他的存在令晋国各大家族畏其声威,使晋国的一切资源都被投入于争霸。赵盾执政期间,楚军与晋军没有发生过一次军事冲突,强势的赵盾辅佐晋成公几乎复兴了国家霸权,其执政后期也逐渐在对楚逐力中占据上风。
前601年,就在晋成公黑壤会盟,晋国霸业亟待再创佳绩之时,功成名就的赵盾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为了将晋楚争霸之悬念继续保留下去,赵盾择立上军将缺为正卿。缺为晋之良臣,又党于赵氏,缺上台。他虽不具备着赵盾那样压倒性的权威,但也有着一套他的执政理念。缺伙同先;提拔公正为国的士会为上军佐;又拉拢憨厚秉正的荀林父,不久安排赵盾之子赵朔入六卿,拔擢栾盾之子栾书为卿。两位晚辈带领下军,作为晋国的下一代领导集团。晋国六卿洗牌完毕,缺坐稳执政之位。
缺的争霸策略是:对诸侯首先示之以德,如不服从霸主,必须武力讨伐,示之以威,诸侯服从霸主,则应多方怀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果然,就在缺升任正卿的当年,成功策反了陈国,心浮气躁的陈灵公想摆脱楚国的控制,回归晋国的怀抱。
楚庄王本该在赵盾死时,干一番大事业。然而,楚国周围的偃姓诸国发动叛乱,考虑到后方根基不固,庄王暂缓了北上的步伐,而是将楚军主力用于剿灭舒氏(舒氏为偃姓),并与崛起当中的吴国与越国结盟,兵不卸甲,又调兵攻打陈国。陈灵公目睹着晋国诸卿刚刚经历人事换动,很干脆的倒向楚国。
前600年9月,晋成公再度与宋公、卫成公、郑襄公、曹公会盟于扈,稳固同盟,声讨企图反叛霸主的诸侯,并命亲信将领荀林父率领军队南下进攻陈国,惩罚陈国的朝晋暮楚。不料,晋成公在争霸关键时刻亦撒手人寰,荀林父南征之举只能作罢,悻悻而归。
这两年,正卿赵盾与国君晋成公的相继去世,使得晋国政局极度不稳。楚庄王整理后方,再度北上,目标直指郑国。郑襄公求救于晋国,正卿缺戴孝出征,与郑军会师,迎接楚庄王的到来。楚庄王力图将郑国夺回,不想晋国方面态度如此强硬,晋、郑联军与楚军在柳棼大战一场,楚军战败。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与晋国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不想等待他的依旧是失败,楚庄王领败军回国,退出中原。
楚军虽然战败,但已造成郑国朝野上下的恐慌,前599年,郑国为了缓和楚国人的怒气,私下与楚庄王议和。消息传开,晋、宋、卫、曹四国伐郑,郑襄公无奈之下又只能向晋国盟誓。楚庄王无法容忍郑国的骑墙反复,入冬后又率军攻打郑国。缺命上军将士会援救郑国,睿智多谋的范武子联合郑军于颖水挫败楚庄王。楚庄王再度郁闷而归,诸侯联军进入郑国国境,由士会统领,驻防郑国。
前598年年初,楚庄王再出师伐郑。郑襄公与子良(公子弃疾)商议,拟定了未来几十年间的国策唯强是从,晋来从晋,楚来从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河为歌岳青婴裴元灏
转寿人
万域神君陆羽孟竹韵
开局每天一个新身份
甜蜜孕妻不好惹
杀手狂妃十三岁
邪恶玩家江湖路
超品修仙小农民
(书穿)惯性死亡
重回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