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五霸之一(3/8)
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华元逃归,为宋筑城。秦为报复晋侵崇之役,出兵攻晋,围焦。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役。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以斗椒属若敖氏“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为由,悄然退去。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明其时楚国实力日益上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正当晋国外争不利时,国内又因晋灵公暴虐,这年为赵穿所杀,赵盾等立公子黑臀为晋侯,是为晋成公。晋成公初立,即于公元前606年,就率军攻打郑国,抵达(今河南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了盟约。
同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轻重。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蔑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
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
就在楚庄王与赵宣子的争霸刚刚拉开序幕,楚国若敖氏家族就发生火并。时斗般为令尹,子越椒为司马,贾为工正。子越与贾都对斗般不满而勾结在一起。贾诬陷斗般,子越椒为夺得令尹之位,与贾同谋。贾杀死斗般后,子越又与贾不睦。
楚庄王北征,令尹子越攻打氏,将贾囚禁,幽而杀之,驱除氏,并驻兵蒸野,等待着王师回归。
楚庄王大军凯旋,听闻令尹子越发动军变,一阵寒颤,派人去打探,得知若敖氏叛军势大。庄王以楚国三王(王、成王、穆王)之子为人质作为与子越椒和谈的条件,以此作为缓兵之计。子越椒已是背水一战,对庄王的条件断然拒绝。
庄王只能一战。月初七,楚庄王带兵与子越的若敖氏家族亲兵与皋浒决战。子越椒自在军营中长大,英勇善战,带领叛军猛攻楚王军,子越椒向楚庄王连射几箭都差之毫厘,叛军威势大振,楚王军士卒看到子越椒如此骁勇,开始胆怯。
危急时刻,楚庄王击鼓,下令反攻,养由基(一是潘党)拉弓搭箭,射死了子越椒,若敖氏叛军失去领袖后,瞬间树倒猢狲散,军阵大乱。楚庄王趁势反扑,叛军兵败如山倒。楚庄王乘胜追击,掩杀若敖氏。
自幼饱受若敖氏家族的欺凌与压制,楚庄王对斗氏与成氏二族算总账,罢免了朝中多数亲信,牵连甚广。子越椒之子苗贲皇在父亲被杀后逃亡晋国,箴尹克黄因为其父子功勋卓着而免遭屠戮,幸存者也难再在跻身政坛高层。
若敖氏曾在楚国国基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出将入相,立下不世之功,其中垄断甚至世袭令尹一职,更使得若敖氏家族长期权倾朝野。
楚庄王剿灭若敖氏后,欲令朝中的军政重心完全集中于庄王一人之手。为了防止楚国又有其他的家族成为下一个若敖氏,楚庄王在令尹一职上的设定颇有新意架空令尹。
子越的强悍成为若敖氏家族灭亡的导火索,但若子越不是被一箭射死,这场政变不可能如此轻易的一战而定胜负。为防止危机的再度降临,手腕强硬的楚庄王需要一位性格相对懦弱,没有多少宏图大志的亲信担任令尹,哪怕这个人物没有什么惊世之才。只要他会循规蹈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足够了。
终于,楚庄王选择虞邱子为令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摆设。虞氏在楚国并非强族,无权无势,要想立足,就必须唯楚庄王马首是瞻。虞邱子当然也明白自己的作用,他更不可能有多少非分之想,每日记着念“哦米拖佛”就足够了。
当令尹成为国君的影子,那楚国的国家集权自然水到渠成。
楚庄王平定了若敖氏家族,稳固朝中政局后,再无后顾之忧,迅速整顿军马,充实府库,积极备战。
然而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就在楚庄王绞杀子越椒的两年前,晋国权臣赵宣子干了一件与楚庄王相若的暴力革命,他选择以消灭**的方式来解决内部矛盾弑君。经过两年的酝酿,楚国政权完全由楚庄王把持,若敖氏暂藏于史册(若敖氏并未完全剿灭,如箴尹克黄、苗贲皇;还有后裔成虎、斗成然时的再度崛起),晋国则已完全由赵宣子执掌,先氏、氏拱卫,晋成公虽欲削弱赵氏之权却有心无力。
自前605年起,晋楚争霸进入白热化,楚庄王与一生中最大的劲敌赵宣子为了夺取中原霸权屡屡出兵郑、宋。
前60年,赵盾弑灵公,拥立晋成公,驱除灵公近臣。晋成公畏惧赵氏,心侍奉,请赵盾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恒之门最新章节
躺赢
天才律师
在七龙珠里闯荡
女主凶残
全职军医[未来]
农门蟹后
重生黑暗年代
婚来孕转:总裁爹地宠上天
待我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