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篇 经脉(4/15)
,即指小腿的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
[4]得后与气后,就是指大便;气,就是指矢气。得后与气,就是指排出了大便或矢气。
[5]溏瘕泄溏,指大便稀薄。瘕泄,指痢疾。
【白话解】脾的经脉足太阴经,起始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足大趾内侧的白肉处,通过足大趾本节后方的核骨,上行到达内踝的前缘,再上行至小腿的内侧,然后沿胫骨的后缘,与足厥阴肝经相交会并穿行至其前方,此后再上行经过膝部、大腿之内侧的前缘,进入腹内,而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脾脏,并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胃腑,然后再向上穿过横膈膜,挟行于咽喉两侧,连于舌根,并散布于舌下;它的支脉,在胃腑处分出,上行穿过膈膜,注人心中,而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
足太阴脾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部胀满,时时嗳气等症状;在排出大便或矢气后,就会感到脘腹轻快,就好像病已祛除了一样。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主治脾脏所发生的疾病,如舌根疼痛,身体不能活动,食物不能下咽,心中烦躁,心下牵引作痛,大便溏薄,痢疾,水闭于内以致小便不通,面目皮肤发黄之黄疸,不能安静睡卧等。勉强站立时,就会出现股膝内侧经脉所过之处肿胀而厥冷的病象。此外,还有足大趾不能活动等症状。
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三倍;而属于本经经气虚弱的,其寸口脉的脉象反而会比人迎脉的脉象小。
【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牖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2]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是动则病嗌干[3]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引。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牖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禾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提要】本段介绍了心经的循行路线,所属之≈qu;是动病≈qu;、≈qu;所生病≈qu;,以及其经气盛、经气虚时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注释】?[1]心系就是指心脏与其他脏腑相联系的脉络。
[2]锐骨就是指掌后尺侧部隆起的骨头。
[3]嗌干嗌,音易,就是指食道的上口。嗌干,就是指食道上口之咽喉部有干燥的感觉。
[4]臂厥就是指因手臂的经脉之气厥逆上行而导致的病证。
【白话解】心的经脉手少阴经,起始于心中,从心出来以后就联属于心的脉络,然后就向下贯穿横膈膜,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小肠腑;它的支脉,从心的脉络向上走行,并挟行于咽喉的两旁,此后再向上行而与眼球连络于脑的脉络相联系;它直行的经脉,从心的脉络上行至肺部,然后再向下走行而横出于腋窝下,此后再向下沿着上臂内侧的后缘走行,且循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后方,一直下行而至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的后缘循行,直达掌后小指侧高骨的尖端,并进入手掌内侧的后缘,再沿着小指内侧到达小指的前端,而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衔接。
手少阴心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咽喉干燥,头痛,口渴而想要喝水等症状,这样的病证就叫做臂厥证。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主治心脏所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眼睛发黄,胁肋疼痛,上臂及下臂的内侧后缘处疼痛、厥冷,掌心处发热、灼痛。
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两倍;而属于本经经气墟弱的,其寸口脉的脉象反而会比人迎脉的脉象小。
【原文】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1]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牖外后廉,出肩解[2],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颐[3]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嗌痛颔[4]肿,不可以顾,肩似拔,牖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5],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脘肘臂外后廉痛。为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场局中局
倾世逆袭之狂兽大小姐
赏金猎手
木叶之锤爆忍界
网王之逆袭吧大反派
少女替姐嫁夫:总裁的私有宝贝
都市极品医神
炼世修神乌恒冷寒霜
学霸夫妻不学习
软玉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