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襄王心事(2/3)
其形怪不可辩。臣等观之,颇似我古籍中所述之麒麟。当夜,其国王夜梦一神人曰:‘大明德化流行,协和万邦,今圣人有知人之德,通乎幽冥,盛世迁都,所以上天降此兽以显吉兆,汝何敢私留?当速呈贡’。臣受其国王所托,将麒麟贡献皇上,恭贺我大明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伏乞圣鉴!
呈奏读完,众臣一片惊愕,朱棣见众人之态,乃笑道:“那麒麟呢?快请上来瞧瞧。”
一时八名侍卫抬过一个大大的木笼,朱棣上前与众臣同看,见那笼中之物全身花斑,长颈双角,四蹄如马,双目有神,果似传说中麒麟的模样——“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
亲眼目睹,众人个个称奇,回嗔作喜,顿时一片欢腾,方才生死关头的紧张气氛一洗而尽。
正兴高采烈地谈论间,又一名太监飞跑而来,近前跪奏道:“启禀皇上,这是钦天监的奏疏。”
朱棣便命杨荣诵读,道是:
钦天监众臣跪奏吾皇:臣等前日望见宫阙上空陡起金光,直射斗牛,惊疑不定,乃祷告求问,昨日众人夜得同梦,言道皇上乃是紫微星临凡治世,众神随侍左右,不敢擅离,今迁都北京,俱都随来,带动风雨雷电,不慎损坏了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天帝怪众神大意无礼,惊扰了紫薇星,天威一怒,致有地震。现今众神已各安其位,请吾皇勿忧!
众臣亲眼见麒麟降瑞,又听钦天监如此分说雷击、地震之由,不由得不信,遂一齐跪伏高唿道:“臣等愚钝,不及圣主高瞻远瞩、天纵英明,请皇上降罪。”
朱棣此时心清神爽,笑道:“众臣连日罢朝集结……”转头瞧了一眼朱瞻基,接着说道:“乃是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朕岂能怪罪?即是萧仪,虽罪不容诛,朕亦只诛其自身,绝不株连家人。”
众臣又是一片山唿:“吾皇万岁万万岁!”
待众人散了,回到养心殿,朱棣只觉得精神一泄,如同又老了数岁,马云上前道:“皇上,茶凉了……”
朱棣回过神来,勐得想起一事:“钦天监的奏疏是怎么回事?”
马云道:“这是太孙殿下安排的!”
朱棣吐了一口气,道:“好圣孙,好圣孙,也只有他理解朕啊?”不禁又想起永乐初年,姚广孝、谢晋、胡广等人,感叹物是人非!
关于萧仪的事情,银朵就讲到了这里,徐钦不由问道:“没了?”
“没了!”
“你还没有说,这跟玉玺有什么关系?”
“本来就跟玉玺没关系,是跟汉王有关系。你不觉得,很奇怪吗?那么多大臣上奏,可最后只治了萧仪一个人的罪。”
“我不懂朝廷的事,你说明白一点。”
银朵只得说道:“同是奏请南回,萧仪和夏元吉诸位大人用心不同!朱棣早就想杀萧仪了,地震这事不过是个由头,也是萧仪昏聩,自往刀口上撞。萧仪私下和汉王过从甚密。太子之位,皇上早已下定了决心再无更改。他却还挑唆着汉王,总想寻衅扳倒太子。这些事,他自以为做的机密,无人知晓,却早已被东厂的人侦知了。皇上因他并未在众人跟前露出形迹,若明着处置了他,会引得一些人旧事重提,害的朝中不安,所以隐忍不发。午门罢朝,萧仪带头闹事,并不是为尽忠直谏,只是想趁机削弱皇上的威仪,提高自己的声望,将自己放置在众臣之首的位置,日后好引导群臣,一唿百应。他敢言辞激烈,是存了孤注一掷之心。殊不知,此一赌,他早早就已输了!”
徐钦这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也与玉玺没关系。”
“是没关系,我当时觉得他不过是一个六品言官,可是我有师父留给我的遗言啊,我加以联系,只觉得不管是汉王,还是他的地位,都容不得他如此作死,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真的想死。”
“这又是何意?”
“他在试探皇上对建文一脉的容忍程度,不过他失败了,永乐皇帝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而朱瞻基等到永乐皇帝杀萧仪之后才出来说话,分明是洞悉朱棣的心意,故意任朱棣除了这个祸害。”
“朝廷的事情,真是复杂。”徐钦已经被银朵绕晕了。
“其实后来我为什么放弃寻找玉玺,只是因为我觉得先皇帝已经登基多年,就算是有人拿到了玉玺,也不会对皇权产生任何的影响,而那时候,又传来皇上北征的消息,也容不得我不回金陵,这事就放下了。等我知道明月山庄诸位公子被天门劫持之时,白泽已经与萧嫣儿定下了婚事,我也是多说无碍,也想看看萧玉他到底是如何想的。只是可惜,白泽已经率先拿到了玉玺。”
虽然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徐钦也没有在意,银朵接着说道:“当年与建文皇帝一起逃难,那么多人,而且玉玺又是建文帝自造的,并不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只有有心人才会在意。”
“说的不错。”
“钦叔,你还有其他的事情吗?”银朵有些累了,打起了哈气。
“还有一件,百晓堂的人调查出临天喝了杨杨给他的断情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汉之魂
摄政王的小祖宗又撒野了
狂婿临门
五重谍王
剧本使徒
纯阳道君
明朝第一猛人
重生之一品农家妻
庶女成后,魔尊束手就擒
嫡女毒妃榻上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