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战争论(3/4)
,按你说的,强大的文明是足以抵抗野蛮人的,那么,多强算强大呢?罗马帝国不强大吗?即便分成东西两个罗马,东罗马(拜占庭)也延续了一千年才终结。想说罗马帝国气数已尽吗?可是东罗马也曾出现过查士丁尼大帝时代的辉煌,收复了超过1/2个罗马帝国的版图”
“那是...那是因为查士丁尼大帝有贝利萨留这样卓越的名将,如果没有贝利萨留,查士丁尼不可能建立这样的伟业”
“呵呵,这样说吧,如果用年龄比作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的话,匈奴王阿提拉和万王之王成吉思汗所领导的野蛮人,都是在青壮年状态,而他们所面对的,则是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这样年老体衰的对手,自然势如破竹。可是,查士丁尼时代的东罗马却是一个重生过的枯木逢春的帝国,所以才会出现贝利萨留这样的一代名将。而罗马共和国也是一个年青的强者,虽然被汉尼拔偷袭得手,但随之诞生出足可与之匹敌的名将大小庇阿,终将汉尼拔和迦太基歼灭,自此,罗马的崛起之路上再无强敌。还有一点,你发现了吗?阿提拉和成吉思汗的帝国,也像亚历山大大帝和勃艮第公爵的国家那样短短几十年就分崩离析了,并没有实现千年帝国的伟业”
“嗯,因为匈奴王阿提拉和万王之王成吉思汗,也是率军亲征的国王,一个因为战败被杀,一个是衰老而亡...啊不对,成吉思汗并不是战死沙场,而是病死在征伐匈牙利的途中,这样说来,也算是相同的情况了...对吧?”
叶卡捷琳娜发觉自己被绕进去了,不禁以求助的眼神看向彼得。
“成吉思汗老年时期的作战都是靠他手下那群名将,但是他的死的确影响了最终的战局,因为鞑靼人的继承人是不确定的,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大汗之位要互相攻伐,所以必然会退兵。这也是野蛮之人崛起道路上最不确定的地方,想要诞生不世出的神王全靠运气。匈人出了个阿提拉,灭了萨珊波斯,灭了整个里海到东欧的所有蛮族,灭了西罗马;鞑靼人出了个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西伯利亚草原,短短几十年接连灭了东西方大陆上数个强大的帝国。可是呢,运气并不总站在同一边,神王一死,整个国家顿时失去了能将散沙凝聚成铁拳的王者,自然很快就崩溃了。只是,想将散沙凝聚成铁拳,也是需要过人的才能和天生的狠唳之气。比如我们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比如我的外公彼得大帝,无不是将所有反对者通通消灭个干净,清除了所有后患,才能顺利维持帝国几十年强大,这正是所有强者必先经历之事!”
彼得十分激动地说。
“我想到两句话,君主的政治行为不应受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应完全以实际有效为原则;同时,君主还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殿下您刚才说的这些恰恰符合马基雅维利所著《君主论》中的这两条原则。可是,《君主论》中还提到过‘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不应当使人民憎恨’,但若是君主在对外战争中没有赢得胜利,国内也会纷乱四起的吧?西罗马帝国就是在不断战败赔款割地退却过程中闹得内乱频频,各地奴隶纷纷起义,导致民不聊生庄园田产荒废,疾病和粮食饥荒蔓延,以至旺达尔人和哥特人这样曾经一起抵抗匈人的盟友和附庸也会趁机倒打一耙,甚至自立为王,从西罗马帝国身上割肉饮血”
叶卡捷琳娜眉头微皱,似乎并不是很认同。
“不错,胜利才是将沙子聚在一起的原因,因为胜利就意味着名望、荣耀、财富、土地、女人,以及,当然,还有权力,只有征服者才有权力分配和分得战利品。而且,不止要赢得一次战争,更是要赢得每一次战争,但凡输一次,就会丧失一部分权力,或者说该称之为权力的重量。这个权力的重量是压在每一个试图反抗之人身上的。每一次重量减少,都会唤起一部分反抗者,这是十分要命的。而王者身陨,王朝更替,也就意味着权力的重量压力突然出现了大幅弱化,王权的无上威慑不再,反抗之人揭竿而起,国家定然走向灭亡”
“话是这么说了,可正因为权力全集中在君主一人身上,如果君主出现意外,即便是一位明君,其推行的政策在继任者身上往往也会戛然而止,比如彼得大帝制定的各种政策,在后面几位沙皇在位时期很难被执行甚至废止,直到伊丽莎白女皇登基后才重新恢复...”
对于伊丽莎白一世这位不是婆婆的婆婆,叶卡捷琳娜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既畏惧,又佩服,算是对手,亦像师徒。
“虽然这些年来俄罗斯帝国没有进行一场对外战争,但是在女皇的统治下帝国还算稳固,奥斯曼、瑞典这些曾经的敌人也难有机会下手,这不正好说明和平同样具备强大的威慑力吗?”
“嘿嘿,和平,曾经有人说过这也一句话”
彼得嘴角上翘地笑道。
“‘和平,是为了打赢下一场战争做准备’,你可要明白,战争,从来不是为和平服务的,而是为政治,为权力服务。无论是谁掌握着权力,不管是皇帝、国王、摄政王还是什么宫廷宰相、首相、执政官、议长之类的家伙,只要手中有权力,就有发动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侧妃无恙:太子,请上榻
和离后,跟着莽汉去逃荒种田
真武大帝
超生物科技
斗罗大陆之重生白沉香
武破三国
放弃我,抓紧我
刀剑攻略[综]
从霍格沃茨开始改变世界
陆爷的呆萌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