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郑国(前806年—前357年)(7/9)
在当时“天下”的中心,西到周,北到晋,东到齐,南到楚,都有郑国商人的足迹。他们在开国的时候,已与郑君订有维护商业的条约。所以事业更容易发展。关于郑国商人的故事,如鲁僖公时,秦穆公起兵袭郑之役,由商人弦高们解救了郑国的危机(事详第九章)。又当鲁宣公的时候,晋国大将知罃被楚人在战场俘虏去,有一位郑国的商人,在楚国做买卖,要想把他藏在衣囊里偷偷地运走;计策已定好,还没有实行,楚人已把知罃放回;后来那商人到晋国去,知罃待他很好,同已经救了自己一样;那商人谦谢不遑,就到齐国去了。
国家货币
以货易货
郑国货币为布币。布币是黄河中游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农具“铜钱”演变而成的青铜铸币。可分为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布其形如铲形,体形厚重博大,上端有短銎、肩部平直,保留了农具‘铜钱‘的一些痕迹,由于用途广泛,携带方便,常被人们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到西周晚期形体渐趋缩小,銎的下端退缩到“钱”身上部,原来“钱”身中部隆起的脊棱,变成了一道象征性的竖纹至布身下部,钱面也出现了文字和符号。
这类布钱是有农具向货币过度的一种形式,有明显的原始性。
铜钱
郑国时期这种原始布又演变为空首布,成为周、晋、郑、卫、宋等国的青铜铸币。其形制主要有平肩、耸肩、斜肩三种类型。长銎上端多有一三角形星,其下一穿孔,其布身大都铸有一字,也有四字的,但出土较少,内容多为记地名、吉语、数字等,开创了货币文字有地名的先河。平肩空首布铸行于周王室及晋、郑、卫等诸侯国内。斜肩空首布铸行于郑、晋、韩等地。平首布是空首布演变而来,其首改为扁平,仅象征农具铲形的农具。钱面有地名和货币单位等钱文,如‘釿‘‘寽‘等其形制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等。主要铸行于郑国时期的周王室、三晋地区(韩、赵、魏)、楚、燕、中山等地。
8国家军事
郑国有10万军队,6万都聚集在都城里。郑国的军力当在鲁国之上。春秋初年,郑国已有三军,内战用的军队已达二百乘。三军外并有徒兵和临时添置的军队。其**实力至少在千乘以上。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兵车百乘。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带车七百乘伐陈,车数与城濮之战晋车之数相等。
哀公二年,晋、郑铁之战,晋将卫太子蒯聩登铁丘上观望郑军,看见郑军很多,害怕起来,自投于车下。此战晋人以郑为大敌,可见郑国的兵力自春秋初年到末年始终不弱(郑兵曾与晋、楚和诸侯联军开战,诸侯的兵甚至畏郑不敢越过郑境,反被郑军所败。郑**力的强大于此可见)。
赋兵制
兵制不可详知。大抵是寓兵于“土”和“民”的。“士”本是武士,他们的唯一事业便是习武打仗。至于普通人民,据说平时三季务农,一季演武,又在四季农闲的时候举行狩猎以讲习武事。三年大演习一次。遇到战事,便征士民为兵。至于平时国家的常备军大约就是些武士之类。
军队组织
记载既凌乱,又缺乏。据保甲制是:五人为一伍,十伍(五十人)为一小戎,四小戎(二百人)为一卒,十卒(二千人)为一旅,五旅(一万人)为一军。这种记载至少可信为当时列**队组织的一种影子。又据记载,车战:十五乘为一广,二十五乘为一偏,二十九乘为一参,五十乘为一两,八十一乘为一专,一百二十乘为一伍。这种制度也是“其详不可得闻也”!
战车之制
战国以前用兵少称人数,多称车乘。每一乘的人数:一乘共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一乘的人数,连乘车者和步卒(每乘的甲士和步兵的分配似乎没有一定),确是三十人左右。郑国时人常说千乘之国,千乘是大国,大国三军,据旧说一万人左右为一军,那末一乘自当有三十人之数。
每乘兵车上的主力人员大致是三人:在左边的叫做车左,掌管射箭;在右边的叫做车右,掌管持矛应战;在中间的是车御,掌管御马驰驱。但主将的戎车,却是将帅居中击鼓,御者居左,持矛居右。至于君主的车乘,因为当时某种习惯把左首当作上首,所以君主居左,御者居中,持矛居右。又一乘兵车上的主力人员,有时也不限于三人;有所谓“驷乘”,是四个人为一车上的主力,用以增加战斗的力量的。至一乘兵车所驾的马,大致是以四匹为常度。
徒兵
戎车之外的步卒,有的杂在车队里;有的单以步卒组织成军,这便是所谓“徒兵”。《左传》记载鲁隐公四年,宋、卫诸国联军把郑国的徒兵打败。又载襄公元年,晋国合诸侯的兵伐郑,又把郑的徒兵在洧水上打败。这是郑国的徒兵。郑国的徒兵大致是很有战斗力的。
战阵
郑有“鱼丽之阵”,以二十五乘兵车当光,五名步卒随后,为一队,卒承车的缺隙以为弥缝。这是一种很坚固的阵势。
武器
武器大致用青铜制造。其种类略有戈、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医生穿越:霸道征服王爷
诸天神话帝皇召唤系统
仗剑独行斩鬼神
都市超级特种兵
黑境时代
穿越后的我怎么可能是萝莉
王爷贵姓
1949我来自未来
特殊事件专案组
宁北苏清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