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晋文天下(5/9)
久,派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晋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将中原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楚三王百年来强大的国力,已经在中原渗透极深,公又有些畏惧。救宋,必绝楚欢,不救宋,是惧楚也。公左右为难,权衡利弊还是没有结果。关键时刻,狐偃、先轸站了出来。
原轸:报答宋国的恩惠,解救诸侯的危难,确立威望,成就霸业,就在此一举。子犯也为公打气:楚国新得曹,且联姻于卫。若攻曹、卫,楚必救之。齐、宋之危可解(春秋版围魏救赵)。
狐偃、先轸可谓全才:政治家狐偃为公算清军事帐,军事家先轸为公算清政治账。天赐重耳以霸。
前6年,晋公亲自率领晋国二军至庐,检阅部队。因为这些年,晋国国力膨胀太厉害,人口增长较快。公召集众臣,重组晋军,将原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这一创举,宣布晋国正式步入大国行列(周代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国一军)。
军中求元帅,公询问赵衰的意见,赵衰举荐了好读诗书、敦厚守礼的:“,五十余岁,守学弥敦。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敦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为中军将。”氏为晋国宗室近亲,由他担任元帅基本符合公的要求。同时,赵衰又将溱推荐给公,以为之辅,为中军佐。中军完全由晋国宗室近亲率领。
重耳又谋上军之将佐,欲以赵衰将上军。赵衰反荐狐偃为上军将,狐偃推辞,却向公举荐狐毛。又以年龄于狐毛为由,坚持以哥哥将上军,辅佐狐毛。
重耳又想以赵衰带领下军,赵衰又坚辞:“栾枝贞慎;先轸多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臂膀。”重耳只得以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胥臣待定。
、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套阵容,六人皆为卿,此时军政分离,领军者必然为卿,卿未必将佐军队。最为权威的中军为晋国公族统帅;上军由外戚领导;最次的下军则由栾枝与先轸两位公族远亲带领。这样,晋公时代的统治秩序可见一斑:公族为主,外戚为次,远亲为辅。
晋公拔擢六卿,携诸侯,以荀林父为御戎、魏为车右,率领晋军800乘南下,将要抵达卫国。20年前,重耳曾经至此,穷困潦倒。如今,公派使臣向卫成公(卫公子)借道,卫国君臣害怕晋国,又担忧“假途灭虢”之剧再版,拒绝公之请。
公率军从别处渡过黄河。不想,晋军出师不利。二月,元帅去世,但晋人大可不必担忧。下军佐先轸凭借着这些年在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公的青睐与破格提拔,一跃为中军元帅。就这样,春秋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先轸率领晋国三军,继续南征,直扑曹国。候补之卿的胥臣接替先轸之位,为下军佐。晋军兵临城下,卫成公如坐针毡,卫国内部亲晋情绪很高,宁武子、孙昭子皆要求卫侯背楚附晋。卫成公动摇了,欲向晋国投诚,晋公拒绝卫成公的好意,晋军攻卫,卫国人驱逐卫成公。而鲁僖公则害怕引火烧身,派人杀死戍守卫国的鲁公子买,向晋公声称公子买私调军队,今已伏诛;另一面对告知楚成王:公子买督军不力,已被正法。
对卫国,公只是略微教训。不久,晋国主力南移至曹国,为报当年曹共公窥视之仇,晋国对曹国攻势甚猛。曹国听闻楚成王已经率军北上,抗战之心更加坚决。曹军颇为顽强,无奈晋军人多势众。曹共公干脆命士兵将晋军阵亡的将士的尸体悬挂于城楼之上,暴尸日晒。看着同胞们的尸体遭到敌人如此亵渎,士气极受影响。晋公根本没想到昏乱的曹共公会如此破罐子破摔,公手下的君子们一筹莫展,还是某个人物想到了更为阴损的狠招……公下军令,晋军移师至曹国坟地驻扎,军士们将曹国的祖坟全部刨出来,暴尸军前。曹国人一片哀嚎,哀求晋国人,并应允将晋军将士的尸首放置于棺材中,并送归晋营。公同意曹人,就在曹国城门打开,向城外运棺材时,埋伏在周围的晋军一拥而上,攻破曹国都城,俘虏曹共公。
重耳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审问曹共公。曹共公无言以对,悔恨不已。公欲杀之,从人劝解:“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今君囚曹君,灭同姓(曹,姬姓),何以令于诸侯?”公想想:是啊,是自己私心太重了!公放过曹共公,命之复位。
曹国附晋。
三国联盟此时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虽时为春秋之争霸,却更似战国之纵横。楚成王本想与晋国一教高下,看晋军气势磅礴,齐、秦皆蠢蠢欲动,便想撤兵,遂命包围齐国邑的楚军撤退。齐昭公见侵略齐国的楚军已撤,便想从战争漩涡摆脱出来。另外一方面,秦穆公看着晋公在中原呼风唤雨,心生嫉妒,也不愿再为晋国卖命。而楚国权族若敖氏(子玉、子西、子上)对成王撤军之命置若罔闻,反而加大力度对宋国进剿,晋国面临着单独与楚决战的境地。
元帅先轸再次为公献出良策:“告知宋国人,让他们给齐国、秦国许诺报酬,请他们向楚国调停。而我们擒住曹共公,将割让曹、卫的国土予宋国。楚国不愿放弃曹、卫,定不会答应齐、秦。齐、秦为得到宋国的报酬,必然怒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冏仙
噬天龙帝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超级中国队长
甜蜜霸宠:首席的失忆小娇妻
嫡女风云录
雷剑神帝
博弈局中局:漂亮女局长
冏仙
前夫过期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