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晋文天下(4/9)
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有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6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公。
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不久,惠公亲信吕省、冀芮发动政变,被人检举。公又处死了两个在惠公朝极其得势的权臣。
为巩固统治,找来了舅舅狐偃与姐夫赵衰,商量改革朝政。狐偃与赵衰制定国策,建立制度,并将备案交由公。公以狐偃,全权改革,并由赵衰辅之。《国语》记载了公即位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公即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才”。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同时,“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从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惠公、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佼异的新贵,笼络了新旧贵族,使统治集团和谐相处。晋国更致力于精兵强民,惠公朝之善者,取之;恶者,去之。晋公认为晋惠公时代招募州兵及开垦私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将其保留。这些都成为晋国在公回国后仅仅两三年就能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有一日,公问狐偃:“减刑罚,松关禁,能使民善战吗?”回答:“不能!”公又问:“赦囚犯,足民食,就可以了吧?”狐偃回答:“不足,只有‘信赏严罚’、‘不避亲贵’才利于兵精民强。”公号召晋国广大干部前往田间劳作,日中为期,公的亲信侍卫长颠颉姗姗来迟。公挥泪斩颠颉之脊以明法。公与颠颉至交,颠颉受法震动朝野,政纪、军令更加严明。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昔齐桓称霸,尊王攘夷。虽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然而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
前6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与晋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书,便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晋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以一个大政治家的嗅觉,力挺公:“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公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济源西南)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今河南温县西)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公,并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没有这样扬眉吐气了,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
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
伐卫灭曹平定王子带之乱后,晋公乃至晋国的国际形象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中原士人感慨:“桓公再世…诸侯又有领袖了!”在整个中原都处在从不讲信誉道义的楚国的阴霾之下,大家也迫切希望齐桓公再世,能够带领诸侯反击楚国。其中对楚国最深恶痛绝的当属宋国。
前6年5月,宋襄公重伤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为宋成公。成公为保全宋国而隐忍,表示愿意投靠楚国,并前往楚国,进行国事访问。宋国人恨楚之爽约,襄公之亡,抗楚情绪高昂,而晋国的崛起,让宋成公迅速倒向晋国。前6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北上伐宋,并兵围齐之邑,威胁齐国。宋国抵挡一年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间唯我是真仙
山河图仙家庄园
纨绔小农民
我在末世当大神
国家一级注册驱魔师上岗培训通知
超凡保镖
暴君他心有白月光
富婿奶爸
校园狂神
总裁太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