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2节(2/3)


币制改革是从“一二八”会战后开始着手进行的。中日之战结束刚刚一个月不到,身兼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随着战后沪上经济的勃兴,内地银元正在不断涌入大上海。

他立即和孔祥熙联手操刀,一夜之间,把银两都改成了银元。

这就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的“废两改元”。

银两,那是用了几千年的好东西,可是不方便,有大有小,有重有轻,连成色都不一样,买个东西,还得请人鉴宝一样地鉴一下。

这样改过之后就好了,都变成了整齐划一的银元。

“废两改元”是第一步,事隔两年,便有了“法币改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3日,宋孔两位“民国财神爷”再度携手,宣布要把全国的银元都收归国有,做为法定准备金,另外由中央控制的银行发行钞票(即法币)作为流通。

法币改革不仅成功地缓解了一年前美国转嫁给中国的那场“危机”,给当时的国内经济打了一针兴奋剂,同时也为抗战提供了一个便携式印钞机。

到抗战全面爆发后,那么多工厂需要内迁,那么多人口需要安置,都挤在巴掌大一块地方过日子,不全要钱吗。

钱从何来?

曰:中央四大银行。

银行的钱又从何来?

曰:多印票子。

因此有人评价说:如果中国没有35年的那场法币改革,根本打不了37年的抗战。

法币改革对于日本和中国的地方诸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日本人原以为中国的法币改革搞不成,到半途就要演砸了,没想到推进速度既快又顺利,这让他们傻了眼。

土肥原便代表天津驻屯军直接向宋哲元打招呼,叫他不要把银元往南面运。

知道吗,这是要搞经济统一,钱被中央抓到手,你们这些地方老大从此将再无抗拒中央之可能,以后还混个屁啊。

要是你不采取办法,那我们日本就要动手了(“日本方面将以实力实现自己目的”)。

如此一来,日本人就成功地把自己和华北地方派系的利益绑在了一架马车上。

(651)

2010-05-1919:01:18

宋哲元一听有道理,他不愿轻易投日,但也决不允许自己从此被老蒋一把捏在手心里,因此断然拒绝了南京政府现银南运的要求。

看到宋哲元不肯交银子,韩复榘、商震紧随其后,也同样不肯把银元交出来,这让华北的法币改革犹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土肥原感到,到这时候为止,“华北工作”的车轮总算开始有了要转动的迹像。

算算时间,离自己跟关东军司令部夸口的“11月中旬”也没几天了,如果再搞不定,牛皮就要吹破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1日,他又拿出一份新的“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要宋哲元实行“自治”,连班子都安排好了:宋当“华北五省二市”的首领,他当总顾问。

跟这份方案放在一起的,是一份最后通谍。

土肥原对宋哲元说,你在9天之内,也就是11月20日之前,必须接受方案。

倘若牙缝崩出半个不字,你来看——关东军已经分头向山海关和古北口进发了,到时一定管杀不管埋。

土肥原在扔下这句狠话后,马上跟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联系,希望关东军能够用武力配合“华北工作”的进行。

南次郎随即调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至山海关附近待命,并向参谋本部请示入关的命令。

在重压和利诱的双重作用之下,宋哲元的立场开始发生急剧动摇。

归根结底,现在的宋哲元与长城抗战初期时的宋哲元,在心态上已有了极大不同。他此时也和任何一个地方诸侯一样,成了货真价实的“藩王”。对于“藩”来说,夹在朝廷和倭夷之间求生存,自己能站住脚跟,谋到活路才是第一位的。

看透这一点,宋哲元的所有思想和行动就都可以理解了。

鬼使神差中,他向正在召开的国民党五大发了一份电报。电报中说,我们国家的训政已经搞得差不多,现在可以实施宪政了(“目前切要之图,殆莫急于政权之开放”)。

所谓训政、宪政都是孙中山在三民主义里面的说法。孙老爷子当初给革命画了张图,说我们要先通过打仗来平天下,这叫军政,然后以管理老百姓来安天下,称为训政,最后才是让老百姓自己来治天下,谓之宪政。

国民党二次北伐,把北洋政府给赶跑后,实施的就叫“训政”。这在胡适等人看来,实在糟糕透顶,他们不明白中间为什么要横插这么一杠子,国家直接进入宪政民主不是更好吗。

宋哲元的“宪政主张”大抵也是跟这些喜欢指点江山的文人学的。可是作为武人,他的目的却并不单纯,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快穿系统:炮灰女配要翻身 医品狂妃 草木奇谈 自恋狂的传奇人生 妖娆魔妃:倾城炼药师 无敌圣王 重生校园:学霸男神太高冷 荷花重生记 与你相遇好幸运 金钗布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