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2/4)
他归到汉奸一类去了。骂还不解气,有人开始往他在上海的住宅扔炸弹,然后是写“致汉奸某”的恐吓信,一封接一封。
更让他倍觉寒心的是,老蒋竟然也当他是“讨债”的,看到他就躲,一提交涉的事情就直皱眉头,那情景,仿佛是黄郛自家遇到了什么难事,来要求开后门了。
对黄郛的“软弱”表示理解的报馆在当时惟《大公报》等寥寥数家。自觉高处不胜寒的黄郛遂借该报剖明心迹,表示自己之所以如此牺牲个人清誉,不辞劳苦,完全是在为国家“唱戏”。
谁也不是天生的贱骨头,我在日本人面前也想“伸伸腰”,可是“伸过腰”之后,个人是爽了,国家却还是没有“善后的办法”,所以为大局计,我不能那样冒险,不可因逞一时个人意气,给国家闯出无穷之祸!
到此时,黄郛在精神上已经痛苦到难以自拔的程度,但他仍然坚定地认为自己担负的“辱国差使”是必要的。
在华北,他已彻底看清了日本人的嘴脸,并确信中日最后终不免一战,但作为实力上有极大悬殊的对手,中国比对方更需要时间,拖上一天,国家就可以多增一分国力,一点准备和取胜的把握。
所以,他坚持“不能冒险”。
说实话,老蒋那时候躲着自己的义弟也是没有办法。一则,黄郛在朝野间的“名声”已经开始变得很差,他得保持必要的距离,二则,大家都是为了拖,黄郛拖日本人,他拖黄郛,有什么不对吗?
他希望继续把通邮谈判给拖着,甚至表现一点“强硬”给国人看看。
(597)
2010-04-2819:03:46
黄郛则认为总体拖可以,单项拖不现实,至于秀“强硬”则更如玩火。华北处于目下状况,无论关东军还是天津驻屯军,都是一帮滚刀肉,他们是不按正常牌理出牌的,一着不慎,这些人甚至连外交辞令都不需要,就可以找借口打过来。
老蒋跟以前任何一次一样,最后还是对黄郛作出了“让步”,同意由外交部派员去华北进行通邮谈判。不过老蒋的性格向以执拗著称,没准回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日记上把黄郛给臭骂一通。
外交部在得到指令后,随即物色北上谈判的适当人选。
一个在对日外交中很重要的人物出场了,此人即为我们曾一再提及过的高宗武。
这一年,不满三十岁的高宗武刚刚进入外交部,但一年不到,即在无任何背景(实际亦有汪精卫的赏识和提携)的情况下,升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其升迁速度之快,着实令人惊叹。
除了年轻尚轻,资历和经验不太够外(这两个东西后来差点误了他一生),他在日语交际方面的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据他自己说,在东瀛学习八年,连日本人都以为他是正宗本国人。
在刚接到这个差事的时候,高宗武一度也很犹豫,甚至认为北上不免一死:对日方“强硬”,可能被日本人杀死,对日方“软弱”,可能被中国人干掉。
但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何况能得到这样闪电般升迁的机会也不容易,小高于是打起精神,起程动身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28日,中日双方在北平正式举行通邮谈判。
在高宗武的印象里,这趟行程是秘密的,谈判也是秘密的,全部过程就跟做贼一样。
谈判的气氛更是诡异,因为中方谈判人员都有要求,即绝对不能涉及承认“满洲国”,然而谈判的对象却是伪满交通部的邮政司长,还是个日本人,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不能承认你,另一方面,我却还要跟你谈事情。
在南方的时候,高宗武没准也没少在背后骂黄郛这些人是“汉奸”,等到他亲自上阵,才发现,想做“汉奸”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日方谈判保持了他们一贯的“高效率”和“老习惯”,二话不说,啪地甩出三个方案,签字吧。
这三个方案除了通邮外,还包括通航和电信,而后者早就被黄郛一口回绝掉了。
日本人的意思是欺高宗武年轻,又初来乍到,对前面的会谈情况不清楚,所以想“蒙”他一下,顺便给对方来个下马威。
来之前,高宗武只记住了两点:一是不承认伪满,二是通邮谈判。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把其它两个方案推掉了。
对不起,与通邮无关的不要跟我谈。
日方没能“蒙”住对方,立刻跳起来大发雷霆,还搞了一个二选一,让小高在通航和电信里面至少选一样。
高宗武不为所动:我一样都不选,只谈通邮,而且绝不能涉及政治。
就是跟你扛到底,怎么样。
(598)
2010-04-2909:04:01
“吓”也没起到作用,第一次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之后的谈判,日本人再也不用“蒙”和“吓”这一套了,高宗武豁了一把出去,反而在谈判中帮了自己的忙。
接下来就谈通邮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医妃太惹火:尊主榻上欢
我本倾城:王的废柴狂妃
众龙之主
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
家具死物都喜欢上我〔重生〕
不负恶魔
木叶:开局绑定波风水门
异世小玩家
做媒这一块,我谁都不服
落跑萌妻:沈先生,别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