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道士的生活(2/6)

院有直接影响,它既无权也没义务干涉其它龙门道观的传道、庙务管理和经济等事务,更不用说对其它全真道派的道观事务了。在道派方面如果过份强调它和日本佛教相同也是错误的。道派只不过是道士师承传授关系和宗派源流系统罢了。

全真教一贯比天师道讲究道派,这是因为这两大宗派原来的性质就大不相同。全真受佛教禅宗影响很大,很多道士相信自己的修炼功夫,把得道妙诀写成派诗。如果派诗由弟子续承和传授下去,小道派就形成了。建立小道派很随便,没有什么规定和章程,只要这个小道派的一位道士到一个十方丛林去挂单,把开祖的生平和派诗讲清楚、登上簿录,再由这一丛林通知其它十方丛林,这个小道派就算得到了正式承认。

宗派势力的比较

各道派的势力大小主要是由道士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不过人数还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光人数多并不一定就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人材的质量比人数更重要。任何道派如果出了高明的大道士就有希望对道教界的复兴甚至对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有的小道派只存在于某一个道庙里,这样的话如果师父没收徒弟这个小道派自然而然就消亡了。子孙庙属哪个道派依住庙道士而定。龙门派道士住庙就属龙门派,华山派道士接替,庙就属华山派;但习俗上是师父把庙传给大徒弟,由另一派的道士接庙是很例外的情况,因此大多数道观属什么道派都相当稳定。道派人数多,所控制的道庙也就多。

[略去一张传戒图表,根据北京白云观保存的一本《登真录》制作,记录了从1871年至1927年中其它各道观共传戒十五次以及各道派传戒的人数。龙门派有2523人,遥遥领先,几乎所有超过一百人的大型传戒都属龙门派。其次是华山派,传戒505人。其余三十九个道派从名称上看都属天师道,还记录了茅山道在1924年传戒一人。(在这段时期中以上41个道派可能还另外传了戒而没有载入这龙门派道观保存的《登真录》中。)吉冈也不想研究《登真录》中的这些问题。]

皈依全真教

出家当道士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大多数道士在十二至二十岁出家。“出家”的动机各式各样,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决心修道登仙的;

2.追求隐居清静生活的;

3.家境穷苦无力抚养孩子,舍子从道的;

4.体弱多病,过世俗生活有困难的;

不幸的是现在大多数道士属于第三、四类,杰出人物很少。大部份道士对道教认识不足,缺乏精神力量。

要出家当道士一定要有一个合格的度师。一般来说首先要到一个普通的小庙,求里面的道士当度师。找到了度师,就成了童道。当童道的仪式是先到法堂朝拜神位。然后到祠堂参拜本道派的列祖神位,最后叩拜师父。从此童道开始留头发,学习打扫殿堂、煮饭、接待香客等道庙的规矩;另外要念孔夫子的四书,学诵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焰口经和斗科经。

童道到了适当的年龄,师父定下吉日举行“冠巾礼”,把童道的头发精心梳理盘成顶髻,戴上冠子。这以后童道就可以和师父以及其他道友一起做经忏了。

举行了“冠巾礼”后不久,童道在十方丛林里报名登录,等待开坛传戒时受戒。受完戒就成了正式道士,这时他可以留在十方丛林里,可以云游访道,也可以回到师父那里。中年人出家除了不用长期当童道之外,其它情况相同。他们一出家几乎马上择吉日举行“冠巾礼”。道姑的情况和道士一样。

传戒

对道士来说受戒是宗教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事件。过去传戒时间长达一百天,以后减少到五十三天。传戒仪式在三座戒坛举行,三坛大戒的内容是:

1.公布要目。

2.半夜在“密坛”授法。

3.授全真大戒一百余条。

传戒时期,受戒人生活费自理,衣钵、戒牒和规也都要自费购买。

每次传戒由方丈当传戒律师,另外精选一些有道行和经验的大道士协助传戒(略去他们的职衔)除了引礼师不止一个以外,其它职务每职一人。引礼师的数目依受戒人的多少而定,多时可达十个至二十个。按《登真录》记载:1927年白云观传戒349人,有六位引礼师,方丈是陈至霖,直隶人。(略去这一年十七位传戒执事人员的姓名、职衔和籍贯,他们当中很多县直隶人,辈份也很高,是龙门二十一代,至字辈。传戒执事人员总共是三十一人。)

戒坛上供着道教神团中的主神三清像。受戒人必需年满十六岁,一般应在普通小庙里至少住满一年。受戒人的姓名印在《登真录》上,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排列。头四名受戒人有资格成为十方大丛林的方丈。第一、二位受戒人授与法简,注明他们的道派和师承。全体受戒人都领取道袍、度牒、饭钵和规。

只有全真教的十方丛林才能传戒,但天师道道士可以自由参加。自从张天师不发度牒以后,许多天师道道士开始参加全真教的传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术者的八百万种逃亡法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超级矮个子 武林高手在娱乐圈 逆天成神 折木奉太郎的实力至上教室 邪魅教主俏王爷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佛印 战神至尊(叶尘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