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宰相挨打了(1/2)
相比历代的官制,王宁安的印象中,明代的相对简单明确,一目了然。至于汉唐的官制,保留了一些先秦的官职,比如什么司空啊,太尉啊,侍中啊,仆射啊……反正很难弄明白,他们是干什么的。
所以在这次改制当中,与其说是王安石主张的恢复三省六部旧制,其实是仿效明朝,建立起更简明的行政体系,当然这话王宁安没法说。
但是整个新的结构已经和明代很相似了。
首先政事堂就类似明代的内阁,而且政事堂的诸位相公,是正儿官,也就是说,东西府都是文官说了算。
哪怕枢密使的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人家不会替武夫说话。
以前的夏竦,庞籍,梁适,这些人无一例外,在关键时刻,都站在了文官一边。
与其要一个看得到吃不到的大枢密使,不如要一个能真正握在武人手里的小枢密使,虽然权力受到了削减,但是实实在在!
而且掌握了统兵权力,日后打仗就需要从枢密院派遣武将,也不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窘境。
狄青很是满意,包拯觉得也没什么不妥。
枢密院以后专职统兵,专心负责打仗,而原来负责统兵的三衙也进行了调整,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兵司归入枢密院,至于殿前司,仍旧直接对皇帝负责。
……
这个改革方案一出,可谓是大动干戈,把大宋原有的官僚体系彻底摧毁。
但是不可否认,这套系统比以前简单多了。
中枢政事堂,下辖六部,负责全部政务,御史台负责监督,枢密院名义上属于政事堂之下,但是统兵是很专业的事情,枢密院相对自主。至于负责情报间谍工作的殿前司,依旧是皇帝的禁脔。
政务,军务,监督,间谍,四大组织,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王宁安管理的皇家银行,北海郡王赵允弼负责的宗正寺,以及韩绛统辖的审计司。
七大衙门,构成了大宋中枢的权力核心。
赵祯对这个结果是满意的。
官员的职权统一,兵部尚书就是管兵部,给事中就是管封驳,清清楚楚,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
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再也不会出现几十个大理评事,一大堆翰林学士的混乱状况。
位置明确之后,至少能裁撤掉一半以上的官员,节省了上千万贯的俸禄。
这么大的一笔钱,干什么不好!
扩军,扫平西夏,北伐大辽,疏通西域……赵大叔可谓是雄心勃勃,憋着劲儿要放大招!
……
王宁安忙活了好些日子,总算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家里头的二哈长得很快,已经满世界跑了,它们到处惹祸,每次闯祸之后,又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贱样儿,弄得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拿二哈没办法。
比如萧观音一来,她带着两只契丹细犬。
凶狠勇猛的细犬,绝对是战神级别的,当它们一出现,王家的二哈集体怂了,全都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小模样儿要多委屈有多委屈,嚣张劲儿全都飞了,跟一群受气包似的。
“一物降一物,看起来我也要养几条细犬才好。”
王宁安在吃饭的时候,感叹道。
狗牙儿正在扒饭呢,突然把饭碗放下,闷声道:“不能养细犬。”
“为什么?总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小彘郑重道:“因为没钱了。”
王宁安瞪圆了眼睛,哂笑道:“我会没钱?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
这回说话的是杨曦,她一本正经道:“老爷,从今天开始,咱们就要节衣缩食,不能胡乱花钱,毕竟一大家子人,只剩下你一个人领俸禄,不够吃的!”
苏不取。”
杨曦板着脸道:“老爷,您可要节衣缩食,准备过苦日子了!”
一家上下,包括还不会说话的女儿,以及满屋子的二哈,还有外面树杈上的滚滚儿,都满脸贱兮兮地看着王宁安的笑话!
“这日子没法过了!”
王宁安气得抓起俩馒头,回书房啃着吃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王宁安无奈望着天棚,心说要不我再写两本小说,或者当无耻的文抄公,混点稿费……
以他如今的地位,哪怕出一本无字天书,只要署上王宁安的大名,就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唉,算了吧!
以身作则!
2000贯也不少了,比起明代的大学士,多了十倍呢!
正在王宁安盘算着怎么省钱过日子,文彦博那边却出了问题。
原来在商量妥当之后,文彦博负责向赵祯汇报了改制的情况……也不知怎么回事,新官制的草案就流出去了。
要裁并好几十个衙门,削减一半的官员,而且即便留任,俸禄和待遇也要减少……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有一枚“系统”光环[快穿]
带崩龙傲天[穿书]
重生最强仙尊
夫人在上——嫁值千金
绝色娇妻
婉后传
老师快来
手眼通天
帝少的少校娇妻
夜色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