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工人要罢工!(1/2)
第二百六十六章 工人要罢工
天气热,烦躁的心热
连日来,顾家德夫妇被工人闹得焦头烂额
提起位于临江的东南纺织厂,解放前后在全国纺织界都有一定影响力,有织布机两百台,年产纱锭最高达到10万锭,工人常年保持在两千以上,即便放在眼下,这规模也不算太小
此一时彼一时啊,曾几何时,东南厂光无限,被多少上流下线客商前呼后拥,视为财神,然而,这样的规模,对于这会儿的顾振德而言,实在是有苦难言
这是临江解放后的第二个月
解放军一进城,执政,军管会当家,翻身的工人做主人,他们要狠狠批斗昔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
就在昨天晚,东南厂的工人代表向自己的老板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提高工人工资百分之三十,8月一号开始,全厂全员罢工
罢工,这不是要了资本家的吗?
工人的理由也很简单,物价飞涨,工资也得涨,不然没法活了
其实,仅仅从工人角度看,要求涨工资并不是没有道理
据工人们提供给给厂方的一份调查,数据骇人:7月份,纱厂一个普通工人,三班倒算满,平均月工钱只能够买10斗米,以一个人的收入维持一家生活,已经熬不住了
插一句,解放初乃至之后的很一段时间,经济水平差,生活质量差,但就一点好,不管老蒋,还是其他人,都不玩计划生育,生儿育女,胜多胜少,那政府是从来不管的所以一个工人上班,家里养他三五个孩子,极其正常,别说那会儿大教授,一个人教书,家里往往都很多孩子,生活条件依旧不赖
当然,工人们的工资并没有减少,顾振德也没有玩小儿科游戏,克扣大伙的工钱,最主要的原因,通货膨胀了
还是那么多工资,却买不到原先能购买的东西了,一句话,票子不值钱
地方上班的人还算好一点,失业的市民那就困难了,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是常有的事
这种情况也不单单是临江,解放之初,就连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都遭遇过这样的问题,不信你去查查资料,因为期的战争状态造成物资奇缺,物价普涨,加上一些不法商人、资本家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诈百姓,另外再加上国民党潜伏特务明里暗里的破坏,临江此刻的状态也就不难想象了
无奈之下,东南厂工人的心情可以想见
大伙想着,老婆孩子都养不活了,还给你上什么班
上面说的是工人,其实,顾家德也有自己的一肚子苦水:
棉花欠收,收购价格比往年翻了一番,工厂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本来,他正想利用手中的资金扩大投资,增加生产规模,如果把这个钱发了工资,保住了今天的工人却就保不了明天的工厂了
他想,工厂倒闭了,你工人有啥好处
“家德,听带头的蔡金水说,如果不加工资,他们不但不复工,还要冲到我们家里来批斗,说什么工人当家作主,不准剥削了”周玉看着焦虑不安的先生,叹了一口气
四岁的小女儿可儿可不懂什么烦恼,和保姆在客厅里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一会柜子里,一会窗帘后,笑声叮叮当当的
少奶奶周玉今天穿了一身乳白色的轻丝旗袍,无袖,下摆至膝下旗袍的左肩上有一朵开得很烈的牡丹,张扬,但在大片纯白的背景下,不免显得有些孤单
修的脖颈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双眼睛,看人的时候总是很平静,温和,偶尔小鸟一样掠过些许的愁绪
顾家德看看俏丽的夫人,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安慰道:
“夫人,你也不要太担心,我想过,实在不行,我们就暂时关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顺便去北平看看,听说那里的政策要好一些,我们如果能把厂子搬到北平,也许局面会好一些,你也能经常去看看你的舅舅了”
周玉感激地看了先生一眼,点点头
别看顾家德在外面呼唤雨,但是结婚几年来,对美丽的太太一向体贴有余,从来没粗声对她说过一句,尤其是生了可儿以后,夫妻俩的感情似乎比以前加好
顾家德的朋友都知道,晚上他从来不在外面应酬
“夫人,这两天你和可儿都不要出去,那些工人粗莽,不要吓坏了你们”
“知道了,家德,你自己也注意,对了,那个掏腰包的事解决好了?”
顾家德苦笑着,点点头
纺织厂的工人由于劳动强度比较大,一般收入不算高,所以在这个行业就形成了一个惯例偷
说是偷,实际上就是顺手牵羊
下班时随身带一点纱啊、布啊什么的,既消气又解恨,还能补贴生活
时间了,工人就把这些当成私下的福利了
时间了,工厂就把工人当成贼一样防着了
以往,每天下班,纺织厂铁定程序之一就是搜身检查,一旦发现有工人夹带物品出厂,轻则人打狗咬,重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妻有喜
遮天:开局再走轮回路
本王,废物
误入妻途,总裁要小心
他吃了条龙
女人二十八高薇薇
北宋有个好弟子
轮回
系统精灵才是真主角
说好的养忠臣,养成逆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