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滚烫的热情(1/2)
卷三 南下篇,第二百三十八章滚烫的热情
男同不服气地正与乔星竹比划身高呢,大家在一旁笑着
三大队大队乔向刚好从外面走过,听到声音,进来刚好看到了这一幕,笑而不言,只是站在人群背后注视着
许一梅和几个干部忙站起来敬礼
星竹有点尴尬,给哥哥看到了这一场景,不乐意呢
能说会道的那位男生一看来了领导,喜出望外,立马抓住机会,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乔向
乔向打开一看,是峰中的一封推荐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刘一凡同政治思想好,家庭出身好,同意推荐他参加队伍
“样,首,我没骗人,别小看我,我可是我们中的生会主席,校都同意我南下参加了”
乔向笑着问了一下,原来这名同名叫刘一凡,父亲是清华大的一名教授,母亲是一位民主党派的成员、医生,为我地下党做过不少工作他在校一直要求进步,多次配合校组织同们参与和平示威,表现勇敢,政治思想非常可靠
乔向又细问了几句,刘一凡对答如流
当乔向同意破格录用他时,个子那么高的男孩子竟兴奋得跳了起来
“刘一凡同,不,现在开始是刘一凡同志了,你北京地方熟悉,家里人又都是进步人士,我们虽然有年龄要求,但是年龄也并不是唯一条件,你马上回家准备一下,后就担任乔星竹同志的助手,在这里继续帮助招人,但是不许你再为别人开后门哦”
刘一凡开心坏了,转身就对着乔星竹来了一个大鞠躬,反倒把她弄了个大红脸
解放了的北平群众的热情,大大过了预期
曾几何时,部队招人,麻烦不少,只嫌招不到人,不管在山东,还是在东北,乔向和部队都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形
这会儿,麻烦大大地不同了,变成了拒绝人
编制有限哦,三大队核准的编制就是一千,纵队来的八十多名干部之外,也就九百多个名额,可是,连日前来报名咨询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管这支队伍要去哪里,不管跟随部队作战险多大,不管对于生政权了解多少,不管将来能在国家的建设中担任何种角色,人家就几句话,我要参加,我要参加南下支队,为国家做贡献,你们要不要
有意思的例子一箩筐,举不胜举
这一天,乔向收到了一封北京地方上转来的封信,读了很是感动
信是一名印度尼西亚华侨的子女写的:
首先祝福我们的祖国早日恢复和平,不断强盛,祝贵军战不胜攻不取
我们全家前不久回北平探亲,那天有幸在安街上目睹了了解放军入城的盛大神圣仪式那神奇威武的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队列,那歌声震天的国际歌和解放军进行曲,深深震撼了我,你们为百姓打江山,谋福祉,受到广大市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迎,让我们全家感动不已,在我回到加坡后,那些画面经久不散,我们全家都对着照片天天议论,华侨邻居们羡慕不已,和外公家里通,得知你们在招人,经过父母同意,他们都支持我加入你们的队伍,为祖国效力
在大队集体商量后,派出了人员对他的北平亲属进行了政审,完全合格
父母都在雅加达从事橡胶生产加工,属于爱国华侨,抗战期间先后多次在当地募集物资,支援中国抗日
关键是,这名华侨子女大读的专业,让乔向很是认同欣赏,企业管理
在一个即将解放的城市,建设一个暂的政权,发展经济是必不可少的,而经济对于绝大部分军队干部而言,是完全陌生的
况且调查走访中得知,这同英语非常好
联想到未来的工作,迫切需要懂英语善于对外交流的人才,乔向动心了
但是,一个问题把他难住了:
对于吸收华裔外籍人士加队伍,当年的先例还不太多,尤其是涉及到将要参加政府工作,政策性很强
乔向拿定主意后,专门去找了南下副支队、总部政治部干部部的李部
对于乔向的想法,李部本能地加以了拒绝
当年,虽然有很多国际友人、华侨人士以各种形式帮助中国,提供各类支持和援助,但是,要加入部队拥有军籍,同时参与政府的工作,这样的例子还是极为罕见的
乔向惜才如命,好说歹说,最终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李部专门跟政治部打了报告,转呈罗政委亲自审批后,才算办成
就在这过程中,乔向的为人正直和深谋远虑,给了李部深刻的印象
乔向对李部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格也记忆很深
许久以后,当乔向身陷囹圄之时,正是李部及时赶到,这也不能不说是两个人的一种缘分
罗政委批复一到,很快,这名加坡华裔成为了三大队的一名,分在了白兵的中队里
这位同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梁亮
报名的人多,名额有限,办?
化考试、面试、体检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养妻手札之蝉衣记
永昼
宠婚日常[娱乐圈]
魔法世纪
南欢北爱
丧魂天师
混在仙门养灵兽
诸天:从楚人美头七开始
我本厚道
雷将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