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98、未雨绸缪(1/2)

与安静的对接,让我对案子有了深入的了解。

甜手里的委托书,并不是徐大官的委托,而是甜的委托。这么说来,股权与徐大官在法理上就无任何关系。

只是当签署委托书的时候,孟小冬在委托书上签了名字,承认手里的股权是替甜代持。

问题是,孟小冬签字的时候,还并不认识甜。也就是说,这份委托书完全是在徐大官的手里制出来的。

事后我不为徐大官的高明击掌,到底是做大干部的人,人前三百年,人后五百年,他全部考虑进去了。

说起徐大官,有必要了解他的来龙去脉。想徐大官也是我老家出来的大干部,如今身陷囹圄,我不能不为之唏嘘感叹。

徐大官在我老家的时候就是个年轻有为的组织干部,由于不愿意曲意奉承,或者是看不得别人拉帮结派,因此在任上一直受人打击,郁郁不得志,欢不合群。

想我老家那帮子官员,不说文化素质,就连普通的做人标准都几乎丧失。也不怪得这些人,从市委书记到市长,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人。而这些人的父亲或母亲,又大多是建后的南下干部。根基厚,就不怕风。像徐大官这样靠读书当成的官,放眼过去,凤毛麟角。

人有本事不能纵施展,是件最痛苦的事。徐大官就是这样的人,眼看着这帮子人在台上念个报告还经常读错字的同僚,徐大官感觉自己就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这样的故事到了我这代还在乐之不疲的上演。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讲话,居然不会说普通话,这让我很丢脸,让老家的父老乡亲都丢脸。因此徐大官一气之下远走深圳,想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徐大官调来深圳,正是深圳需要大量干部的时期。

八十年代的深圳,一切从零开始。一个小渔村要建设成一个际的大都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到的。到今天有人还在感叹改革开放的伟大,殊不知当要是没有徐大官这样的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人,以及举全之力来支援,深圳想要有今天的成就,也不过是痴人做梦。

来深圳的干部像徐大官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大多是在家乡不得志以及受排挤的人。反正深圳是个新城市,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没有老家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不需仰人鼻息,不需卑躬屈膝,只要人活得正直,一切自在命数。

徐大官当来时也还晚了一点,各大机关的位子上都坐着了人。只有一家刚成立的出版社缺个社长,组织上还在犹豫着徐大官会不会有想法和意见,没料到徐大官欢天喜地,只要能脱离令人窒息的老家官场,别说副厅级的社长位子,就是给他一个科长的位子,他也会乐颠颠跑来。

徐大官毕竟是个有抱负和能力的人,他从社长位子干起,一年时间不到,就换到了老本行,做起了组织部门的领。恰好上一届的领基本都到龄要退,徐大官凭着他好的基层关系,以及他过人的领才能,一举拿下了副市长的宝座。

孟小冬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深圳的。

孟小冬来深圳,就是冲着深圳是块热土,能实现年轻人的梦想口号来的。

当然,孟小冬来深圳,投奔的就是徐大官。

徐大官与孟小冬的爸爸是少年朋友,只是徐大官读书聪明,考了大学飞黄腾达了。而孟小冬的爸爸三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接了孟小冬爷爷的班,成了一名普通的铁巡道工。

按理说,老朋友的女儿找上门来,徐大官一定会帮上忙。没料到徐大官与常人一样,照旧让孟小冬去参加公务员招考。一连考了两次,都没能实现公务员的梦,徐大官就将她安排进了一家有企业,做了一名普通员工。

孟小冬不怪徐大官,她深知像徐大官这样的领,身边不知藏着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他,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别人的圈。当干部的人,最忌讳被人诟病,特别像徐大官这样的干部,一点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将前程毁于一旦。

好在孟小冬所在的企业深知她背后站着的就是徐大官,因此在她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她的户口和住房都解决了。

有了户口和住房,才算得是个真正的深圳人。

就在孟小冬准备好好工作,发誓要替徐大官争光添彩的时候,她所在的企业要改制了。

&l; ='-:r'&g;&l;r&g;r_('r1');&l;/r&g;&l;/&g;

所谓改制,就是将原来有的企业改成民营,卸下职工b袱,轻装前进。

所有人都明白,改制是富了一小部分人,剥夺大部分人的权利。因此改制要想成功,首先就得取得上级领的首肯。没有领意图,就算破产倒闭,想进入改制的程序也万万做不到。

徐大官做副市长的时候,恰好就是主管发改委这一块。

报告送到徐大官办公桌上,接连三次都被打了回来。企业领灵光一闪,就想到了孟小冬。

孟小冬拿着改制报告和方案找到徐大官的时候,徐大官沉久,叹口气说:“小冬,叔叔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学霸女神她越变越美 重生在电影的世界 剑与萝莉 苍穹仙主 人欲 重生之先知 废物王爷就藩后万国来朝 极品修真强少 影视世界之我不会武功 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