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倭国来使(1/3)
冯承平叹了口气,知道小皇帝是故意混淆概念,仁者和仁君,不都是一个意思么?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认为,陆承启从来都不这么标榜自己的。他想做的只是千古一帝,开疆拓土,比肩秦皇汉武。秦皇能坑杀四十万赵国将士,汉武能为汗血宝马远征大宛,都不是善茬,却都为千古一帝。仁君是什么,能吃么?当然,陆承启也不会傻得像秦始皇一样残暴,也不会像汉武帝一样穷兵黩武。文武并进,方才是王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啊!”陆承启摇了摇头,真想把冯承平的脑袋给贯通一下,让他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至理名言。冯承平似乎还想劝说陆承启对待周边小国仁慈一点:“陛下,岂不闻‘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容。三得者而天下顺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者王,天下去之者亡’耶?荀子如是说,陛下以该如是做。”陆承启这段时间熟读经典,也脱口而出道:“孔子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荀子云,‘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岂能以本国百姓,去迎合外国?荒天下之大谬!”冯承平还想说什么,陆承启语重心长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一时大顺强盛,他们温顺;彼一时大顺国力衰退,则化身为豺狼。此例比比皆是,岂不闻中山狼之事?”冯承平一愣,问道:“敢问陛下,何为中山狼?”陆承启也是一愣,随即想起来,这中山狼的故事,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正史明朝马中锡《东田文集》中的《中山狼传》,现在根本没人听过这个故事。陆承启努力回忆了一番这则故事,然后用这时的文言文说了出来:“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冯承平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