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1/3)
送走了许景淳之后,陆承启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工部尚书李诫只顾着给图纸了,却忘了陆承启最为在意的一件事——棉花。现在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还没到七月,晚上都感到有一丝丝凉意了。要是再这样下去,恐怕到了冬天,大顺最北边,滴水成冰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这样严寒的天气,就是后世也会有人冻死,更何况是这个时空?棉花之事,越早提上日程,便对汉人越是有利。汉人不像那些个游牧民族,能猎杀动物获取皮毛御寒。冬日里,衣裳单薄的汉人军队,战斗力会急剧下降。或许北宋的灭亡,也和金国是在冬天进攻有关吧。原先想着没有棉花,用木棉来代替也能解燃眉之急。可没想到,李诫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对于棉花,陆承启是很期待的,这关乎大顺子民的生死存亡,可不是说笑的。有着超越这个时空上千年的眼光,陆承启不会肤浅地认为,做一个好皇帝的前提是穷兵黩武,疯狂地开疆拓土,掠夺人口。那样是没有政治眼光的蒙古人才会做的事情,一个劲地搜刮金银财宝,美女人口,并乐此不疲。虽然建立了空前的帝国,却只是昙花一现。蒙古人为祸甚多,不仅把中原弄得民不聊生,还葬送了汉家崛起的最佳机会。虽然这是宋朝皇帝自己作死,怨不得他人,但赔上了亿万汉人,那便是不该了。所以,能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并一生不向任何人妥协的朱重八同志,陆承启是很敬佩的。不管他有多大的过错,他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而做一个好皇帝,最为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子民有口饭吃,有衣服穿。不会受冻而死。连这个都做不到,还谈做什么千古一帝!正是因为这样,棉花被陆承启看得很重,甚至多过对火器的重视。对驰道的重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饭没得吃,衣不蔽体,百姓还不起来造反?能吃饱。有衣穿,才能进一步读诗书,知礼仪。可以说,衣食住行,乃是让治下百姓知礼明事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实宋朝的路子是走对了,可惜宋朝时候的文人。对武人的忌惮和压制实在太过了,才导致亡朝灭国。武人没有地位,又怎么会尽力打仗?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承启不会让正史上宋代的悲剧重演,自然要把握其中的度。任何事情,过了度,便会由好事变成了坏事。这就好像是太极图一样,阳极生阴,阴极转阳。任何好的制度,太过了。便又变成了坏的制度。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传承了千年的智慧,总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陆承启埋怨工部尚书李诫不做事,其实也是错怪了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