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元稹(2/3)

。”元稹又继续说道:“不瞒裴郎,我祖上也是北魏皇族,我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孝文帝时期才改姓元,如今不也是混个芝麻官寄人篱下吗。”

裴度听元稹主动说出自己的出身,猜测他的意无非就是抬高一下自己的身份,于是端起碗说道:“真才子自风,不要说这些扫兴的话题了,干!”

元稹也端起碗,“干!”

刚要添酒,就听到酒肆门口有人说到:“元兄,喝酒怎么不叫上我们呀?”说着,两个人笑着走了进来。

元稹抬头一看,是柳宗元和刘禹锡走了进来,说道:“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裴度裴中立,进京来参加此次科考。这位是柳宗元,字子厚,现任秘书省校书郎,你们都是河东大族。这位是刘禹锡,自梦得,洛阳人,现为太子侍读。这两人是同科的进士,所以总是如胶似漆的在一起。”元稹打趣的说着,裴度一看就知道他与这二人关系笃厚。

三人分别寒暄施礼后坐下,刘禹锡对掌柜的说道:“赶紧上酒啊。”

说着,刘禹锡给自己和柳宗元倒上酒,三人边聊边喝,裴度问元稹:“元兄,方才店家所说的《会真记》可是你的大作?”

元稹还没回答,刘禹锡就说到:“这个我知道,让我来说。”他喝了一口酒,眉飞舞的说:“元兄可是个风才子,当年为b吐蕃入侵,曾投靠在一个远方娘家里,认识了表妹崔莺莺,元兄在外院,莺莺姑娘住在院的西厢。二人可算是郎才女貌、一见钟,于是在丫鬟红娘的穿针引线之下,生出了一段翻墙私定终身的风事。奈何当年元稹兄还是一介书生,而且家中贫寒,所以他的娘坚决不允这门婚事。元稹兄一怒之下到长安赶考,进士虽考上了,但是莺莺姑娘却已经许配他人了。”说道这里,刘禹锡又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此事在元兄心中始终是个憾事,现在孤身一人,闲来无事就把这段旧姻缘写了出来,取名《会真记》,祝愿天下有人终成眷属。长安百姓很喜欢这个故事,也称之为《莺莺传》。裴兄刚到长安,所以还不知道。”

(注:《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唐代元稹编写,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为《西厢记》)

元稹的心又低落下去了,任由刘禹锡说着,自顾自的拿碗将酒倒入自己的嘴里。

裴度听了心中不免唏嘘,这么有才的一个人,在感上却屡受挫折,被折磨的如此意志消沉。但是嘴上却宽的说道:“元兄莫要再为旧介怀,所谓缘份二字,既要有缘,还要有份。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还望元兄不要自困愁城。”

柳宗元说道:“裴兄误会了,元稹不是为旧烦恼,而是因为他的岳丈最近总是给他脸,碍于寄人篱下又不能辩驳,因此烦恼。”

元稹端起碗,说道:“不说这些烦心的事,来,喝酒!”

几人都端起碗,继续喝酒。

裴度一边喝酒一边闲聊,“你们对这家酒肆很啊,经常来?”

柳宗元笑答:“我们都是小官,靠自己的俸禄只能来这种地方,有胡姬美妾的酒家我们钱袋里的钱可不够啊!”

“是啊,我们既没资格也不屑于靠其它手段去谋取钱财,只能到这种酒肆里小酌怡。”刘禹锡附和地说。

元稹心有不甘的说道:“我如果也像你们一样,能得到太子的赏识,待我出头之日,一定要像李白一样‘长安市上酒家’。”

柳宗元看看四周,示意元稹小点声,说道:“不要这么大声,我们追随太子可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纯粹是为了能重振大唐,恢复贞观、开元时期的大唐盛世。”

元稹说道:“那你们将来可是名利双收啊,来,为了大唐盛世,咱们再干一碗。”

刘禹锡喝完酒正说道:“元兄,你也是有才之人,哪天我把你引荐给太子身边的王叔文,他是有大志之人。”

元稹一听,马上说道:“那你可别食言哦。”

刘禹锡听了,趴在元稹耳边小声说道:“只要将来敢于铲除苛政、驱逐佞倖小人、立志恢复我大唐盛世的有才之人,太子都会敬慕,元兄大才在这长安城中几乎是家喻户晓,只要能振作神,不沉于琐碎的小事上,定会有大展宏图之时。太子身边的侍棋王叔文,也是识才之人,待诏翰林王伾,左拾遗吕温(字和叔),谏议大夫李景俭(字宽忠),尚书司郎中韩晔,户部郎中韩泰,浙东观察判官凌准(字宗一),监察史程异(字师举),侍史陈谏,我们之间都是生死之交,立志将来一起辅佐太子登基后一扫朝廷阴霾。”

柳宗元看他俩窃窃私语,问道:“你二人有什么不能对人说的秘密?”

刘禹锡扫了一眼裴度,应付着说:“没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秘密,只是与元兄探讨大唐与回纥和谈的利弊?”

柳宗元笑道:“这事也需咬耳朵?与邻为善是利利民的好事啊。”

裴度虽不知道刘禹锡和元稹所聊的容,但是肯定不是与回纥和谈的事。毕竟和他们次相见,防备自己也属正常,知道自己在场他们说话不方便,小酌片刻就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神级抽奖系统 异世邪君 韩娱之综艺幻想 只有我知道 史上最强入殓师 至尊毒医:倾城无双 大盗司空 老兵记忆 诱她沉溺 开局签到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