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运之争(2/5)

为战。在杨廷和这个三镇总督上任前宣府和大同之间为了防区划分的事情扯皮的可不少。不过鞑靼人可不管这些,他们只要抓住机会就会不断占便宜。加之宣大之间长城多有坍圮,胡儿在当地向导内应的带领下甚至可以直逼大同宣府城下。当然更多时候胡儿是扑向大同的,来宣府的次数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何正德皇帝会这么惊讶。“来了多少人?”“据斥候来报,最少也得有十万。”鞑靼人经过一些内耗早已四分五裂。当今小王子达延汗虽然统一了漠北,但却无力再统一漠西与漠东。也就是说他能够控制的兵力也就是在十来万左右。达延汗将整个漠北蒙古的兵力都聚集起来直扑宣府,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正德皇帝面色一时变得煞白,嘴唇微微蠕动:“那,那可该如何是好?”皇帝尚武是一回事,统率军队与敌军作战却又是另一回事。正德北巡是想借着机会逃出京师,吃喝玩乐爽快一番,谁曾想刚到宣府鞑靼人便扑了过来。“陛下,宣府镇坚不可摧,只要坚守不出鞑靼人一时无法破城便会自行退去。”谢慎不认为鞑靼人会带有大量的粮草。其实鞑靼人所谓的粮草就是牛羊。男壮在前线作战,妇孺在后方牧羊牧牛,相隔最多几十一百里。这样,只要没了军粮便宰杀牛羊即可。但此番达延汗率众直扑宣府,行军度势必很快,后勤不一定跟的上。谢慎估计达延汗最多带了十几天的口粮,要是一直望城兴叹,估计鞑靼人便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大漠去。正德皇帝陷入了沉默中。他一直觉得鞑靼人不过是土鸡瓦狗,但当真的面对时却现人都会恐惧。虽然他相信谢先生说的,宣府不会轻易被攻克,但下意识的仍然想要躲到更安全的地方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朱厚照还是叹声道:“便依先生所说。朕也觉得胡儿不会在宣府久留。”此时此刻朱厚照已经不可能走了。且不说胡儿来势汹汹,很可能将宣府团团围住。便是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他这个时候后撤对军心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越是危难的时候,朱厚照便越不能有惧怕之心,要与军队上下一心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件事都有谁知道了?”“回禀陛下,除了杨总督和臣再无旁人知晓。”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敌当前,最不能乱的就是军心。若是在这个时候军心乱了,不用鞑靼人力,宣府驻军内部就得崩溃了。“现在调集别镇军队还来得及吗?”“恐怕来不及了。”谢慎叹了一声道:“如果胡儿全力行军估计一两日就将抵达城下。”宣府镇并不是一个静态防御体系,其拥有许多戍堡,故而可以做到及时的预警。谢慎得到的这个消息就是从一百里外的戍堡传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