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机房和营销(1/4)
1986年,京城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德国的一所大学合作,搭建了中国学术网,并于1987年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1989年,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启动了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示范网工程,这个工程简称ncfc,由主干网和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高校的院校网组成,ncfc于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1994年4月通过卫星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拥有全功能inteet服务的国家。5个月后,也就是1994年的9月份,中国邮电部和美国商务部签署了一项有关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协议,电信总局将通过卫星和美国第三大通讯运营商srint合作,在京城和浦江开通两条64k专线,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个项目在1995年1月完成,具体哪天完成的已不可考,完成之后,京城和浦江一共加起来有32个拨号端口,一个端口大概能支持10-29个用户,去掉备用的端口,大概能支持500个左右的网民同时上网,虽然很寒酸,却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和普及化的开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以上是杜秋穿越前所了解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云城是中部城市,距离京城和浦江都有不短的路途,就算那两条64k专线在1995年1月1日开通了,也不可能**之间就能把线缆铺过来,因此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云大身上,希望云大加入了ncfc工程,但现在看来,想太多了。indos95还没发布,linux还是玩具,java语言还在测试……网景还没上市,雅虎还没注册成立公司,谷歌连影子都没有……如果能上网,杜秋有无数发财致富的机会,但是现在一没有身份,二没有资金,只能窝在云城,满腹本事施展不出来,仿佛一条困在浅滩上的金龙,他兴致缺缺的拿出钱包,抽了十块钱,连同苏文秀的工作证一起递过去,说道:“我上1小时的机。”昨天租房子和大采购之后,从亲爹那敲诈的2000块钱还剩下900多块,全塞在钱包里,这点钱在校外不算什么,但在校内就有些惹眼了,毕竟1995年大学生一年的学费才几百块钱,生活费更是少得可怜,那个管理员看着钱包,抿了一下发干的嘴唇,问道:“你要不要别的东西?”“什么东西?”“机房里的电脑是学习用的,硬盘里没有游戏。”管理员弯腰从服务台下面拿出一个装满软盘的纸盒子,说道:“这有《大富翁》、《俄罗斯方块》、《炎龙骑士团》、《沙丘》,还有我刚才玩的《三国志3》,都可以租给你们,一款游戏五毛钱,时间不限,下机的时候还给我。”这家伙很有商业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和女神流落荒岛的日子
穿越六十年代记事
寻光记
陈安闻可心
我和女神流落荒岛的日子
医仙谷打杂三十年,我白日飞升
神帝升级系统
万古仙皇
穆十四娘
谁又在召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