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南北之分(1/2)
今日有盟主打赏,晚上还有加更!>
......>
这世上总是有不少人心存侥幸,总认为自己能扛过煎熬。>
“徐虎,说,你不死。不说,你必死!”>
满屋子的刑具,还有屎尿味,当然,血腥味是必不可少的。>
半个时辰不到,贾全就拿着口供去找朱瞻基。>
朱瞻基看看内容,苦笑道:“事情太多,反而有些棘手了。”>
方醒没有接,除非是朱棣确定要拿下徐钦,否则他不适合看这份口供,以免以后用于勒索威胁魏国公府。>
朱瞻基摇摇头,“抢夺民田,管事的私下放贷,低价强买店铺,逼民为奴……哎!最后比较麻烦,徐虎说徐钦应该暗示了徐三圆,可实证却找不到。”>
方醒笑道:“田地可以夺,因为那些百姓兴许更乐意在魏国公府的这片屋檐下乘凉,可商铺却是实打实的夺人钱财,逼民为奴,若是太祖高皇帝在时,魏国公府马上就可以终结了,无人能幸免。”>
至于徐三圆,实证有没有并不重要,此事全凭朱棣的意志。>
朱瞻基赞同这个看法,朱元璋对勋戚苛刻。一旦被抓到把柄,全家都没有好下场。>
“整个南方都在看着金陵,北平也在看着金陵,那些人跃跃欲试,就想等着看处置的方法。”>
朱瞻基负手道:“南方远离京城,偏安一隅,若是有机会,南方的官吏自然会抱作一团,这就是朋党!”>
方醒目露讶色的看着朱瞻基,想起了以后的那些党。>
可这党那党,最终都不及东林党!>
南方人啊!>
朱瞻基的眼光如斯,方醒自然会解释一二。>
“你要记住了,前宋时,北方一直在异族的手中,文化不彰,但武力凶狠,比如说张弘范,其后前宋一败涂地,这就是以北统南。”>
北方寒冷,人丁彪悍。而南方却是多了些柔弱之气。>
“宽袍大袖,风度翩翩,出口成章,这是我对南方一直以来的印象。当诗词遇上了刀枪,自然是无一战之力。直到我朝太祖高皇帝才打破了这个惯例,可你要注意了,当时的明军大多是江淮一带的人,而且主要靠的是什么?”>
“第一是火器,没有火器,太祖高皇帝就算是要击败蒙元,可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多的时间。”>
“第二就是蒙元的统治已到末期,腐朽不堪,当年纵横世界的铁骑已经被富贵消磨了斗志。”>
方醒皱眉道:“南方富庶,而我大明却没有一个民族的概念,自然南人会嫌弃北人,不是一家人啊!”>
南粮北运,让南方人的心中有了优越感,原来是我们在养着你们北方人啊!>
而南方又是大明的赋税重地,可以这么说,除去军事之外,南方完胜北方。>
朱瞻基说道:“皇爷爷担心久在南方,会让百官消磨意志,军中上下萎靡不振……可长此以往也不行,南方必须要融合进大明,而不是自成一体!”>
方醒起身道:“此事你自去烦恼,我且去书院看看,再不去,那些小子们估摸着要暴动了!”>
朱瞻基笑道:“一起去吧,在这个时候,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正好给他们找个议论的由头,若是还有人出来折腾,那正好借机收拾了。”>
……>
金陵的知行书院在迁都之后,就有些门前车马稀的感觉。>
不过书院在南方各地的讲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培养了不少中坚力量。>
田秀才不喜欢外人进书院,那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可喜的是一直以来都没人上门打扰。>
今天的儒学课程正好是做文章,田秀才背着手,悄悄的在门口盯着学生们,想抓几个作弊的。>
科学的课程生动而活泼,相反就把儒学课程比较的生硬而无趣,所以在儒学课时,偷懒的学生不少。>
可今天却是奇怪了,往日若是教室里没老师盯着,那些学生肯定会悄悄的给信号,互相帮助,今日却没动静。>
难道是上次抓了几个,他们学聪明了?>
田秀才很惆怅,因为这些学生们总会在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下次再来挑战他的权威。>
咦!>
正失望时,田秀才看到一个学生抬头看向窗外,然后面露喜色。>
玛德!谁敢在窗外帮学生作弊?>
田秀才退了一步,然后讶然。>
“田教授辛苦了。”>
方醒笑着拱手道,他的身边是朱瞻基,身后是徐方达。>
田秀才呐呐的说不出话,教室里的学生们却炸锅了。>
“山长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嚣张嫡妃,泡个王爷暖被窝
重生后,特工千金飒翻全场
最强王者之上
无忆流年
纵横天下从铁布衫开始
妻妾同娶?改嫁王爷后我宠冠京城
纨绔霸王闯春秋
医色撩香:六零娇妻有空间
石山志
爆笑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