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调查乞丐帮(下)(1/2)
“姑娘,你知道吗,在我们那里想捡个塑料瓶子去卖都有好几个人抢。那样的穷法,不是你们这些城里人能想象得到的。”奶奶,村子里的人决定都出来行乞是因为在年前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让全村人感到了继续留守的可怕,他们才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集体出来行乞。
“年前的时候,村子里的一位89岁的老姐姐就那么活生生的给冻死了。”奶奶的话让寒梅无比震惊:在这个和平富足的年代里,怎么还会发生如此的惨事?
奶奶继续:“这位老姐姐的儿子、孙子都去几十里地之外的城里打工,将行动不便的老人独自留在了家里,一年能回来一次看看她已经是不错的了。去年冬天特别冷,这位老姐姐想出门拣点柴火回家烧烧,拿着一捆柴火迈过门槛时被绊了一跤,愣是没能爬得起来。老人的周围几乎没有邻居了,有也是与她相差无几的半聋老人,谁能听得见她的呼喊声?就那么趴在门槛上待了一个晚上,把人给冻死了。”已经是老泪纵横的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擦了擦眼泪,继续道:“第二天的下午,有个调皮的娃儿去老姐姐家里偷鸡蛋,这才发现了。大家伙凑了点钱把人给埋了。村里几个平时颇有主意的人不能再这么待下去了,还不如一起结伴出来讨饭呢。起码人在一起还能互相照应着点。就这样,咱们一个村子的老人孩子就都出来了。”
听着奶奶的讲述,赵寒梅仿佛在听一个凄惨的故事,但这是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赵寒梅知道了另一个她以前未曾知道的“社会”。
赵寒梅与奶奶着话天色逐渐黑了下来,这时,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看见有赵寒梅这么个陌生的面孔都流露出戒备的神态。
赵寒梅也在此时见到了他们的“组织者”——蒋大头。奶奶,蒋大头原名蒋武,因为颇有主意,被大家选为这伙人的头儿,自集体出门行乞那天起大家就都喊他蒋大头。一开始,蒋大头神色十分不好,甚至想动手打寒梅并威胁她离自己的村民远一点。
“大头,哎哎,你别着急,这闺女是好人,想帮咱们来着。”
“我蔡老姐姐,你怎么不听呢?咱们出来的时候不是好了不和当地人话的吗?”
“√♂???????”接着奶奶就和蒋大头起了方言,寒梅真是一句也听不懂了。
不过在两人商量了大半天之后,蒋大头带着疑惑的眼神,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与寒梅道:“你真的是来帮助俺们的?可别骗俺们,要不然…,哼”着,蒋大头就举起了拳头挥了挥。
一腔热血的寒梅并不畏惧这样的恐吓。“您就忍心看着奶奶这么大的年纪,每天跪在街边忍受路人的白眼?这么的孩子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不是每天都在惶恐中渡过。还有,你们行乞的日子能维持多久?老人孩子病了怎么办?还有,您知道吗?你们这种集体行讨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注意,即便是离开海城到了下一个城市,也改变不了你们目前的境遇。”
赵寒梅,自己可以先通过海城本地的民政部门联系到县的民政局,将事情清楚,为即将归乡的老人孩子谋一条生计,以确保他们不会因为贫穷再次集体结伴出门乞讨。赵寒梅将自己的打算与蒋大头听之后,蒋大头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寒梅:“你究竟是干啥的?就你这么个妮子能办成这事?你要是真的能为俺们找到一条生路,有份钱赚的话,谁会愿意每天穿得破破烂烂的沿街乞讨啊?”
赵寒梅郑重的点了一下头,:“我以新闻记者的名义保证。”
这时,奶奶祖孙俩和蒋大头才知道寒梅的真实身份——新闻记者。他们听过新闻记者这个名字,是在村里那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机上听的,没想到今天主动帮助他们的就是新闻记者。
“奶奶,我今天不想出去了,真难受。”囡囡的话也触动了蒋大头的神经。,要知道,他也是每天都带着自己刚会话的外甥出门行讨,他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吃苦受罪?
“算了,先听这个妮子的,组织大家商量一下。如果发现这妮子是骗俺们的可不能饶了她。咱们也还是能继续出门讨钱的。”蒋大头暗自的想着。
冒着被围攻的危险,她终于服了蒋大头,先接受海城当地政府的帮助,重返故乡。
赵寒梅的身份已经被众人所知,自那天后,赵寒梅就经常去危楼里和他们聊天。奶奶也知道了赵寒梅的名字,就喊她梅。囡囡的病也好了,经常缠着寒梅问东问西。
“姐姐,啥叫记者啊?”
“姐姐,要是能回村子里,我又能去河里洗澡了。”
“姐姐,你我啥时候才能上学啊?我以后能上学了,也要做像大姐姐一样的记者,让奶奶不再出门受苦了。”
寒梅想知道的事情基本都了解到了,接下来就是该如何将帮助他们的事提上日程,而这时赵寒梅一个月的停职反省也到时间了。她在上班的第一天就交上了一篇重量级的新闻稿件:《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悲哀——结伴行乞实属无奈之举》,作为“乞丐帮”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稿子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界走私商
重生军婚:首长宠妻,套路深
极品小渔夫
凰艳天下
漫威之华夏超级英雄系统
穿成偏执大佬的粘人精
帝国大航海
红楼之我左眼能见到鬼
超强手机系统
深爱式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