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齐桓(2/2)

祚后的重重昏乱,譬若沉疴已久的病人步步迈向死亡,非自己一个区区武人所能逆转。陆遥所能做的,唯有厉兵秣马,积蓄实力,同时期待着能够扭转乾坤的契机出现。眼前这个,就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虽然已经无数次盘算过此次出兵的前景,陆遥依旧有些激动。他旋般地转了个身,从围楼顶端向北眺望如大海波涛起伏的群山,想到飞渡关山之后将要面临的挑战,忍不住深深地吸了口气。他握紧了腰间剑,自言自语地道:“如果此行顺利,则可以收拢拓跋鲜卑相当的实力,以此为基业,齐桓、晋之事,吾将得闻也。”

齐桓、晋,都是春秋时的霸主。春秋时,周王室日渐衰微,异族强盛,公羊传中有记载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说的是在异族侵迫之下,如邢、卫等中原诸侯国有朝不保夕之势,如果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自三皇五帝以来一脉相承的华夏明,恐怕也将到危急存亡的关头。幸运的是,当时有齐桓、晋等霸主相继而起,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扶助摇摇欲堕的周王室。齐桓公乃五霸之首,自不必多说了,此君九合诸侯,匡扶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而晋公在城濮之战击败楚人,又立五军驱逐北狄,一举改变了北方边境的艰难局势。

这两位霸主真可谓是命世之人,建立的更是不世之功。此后数百载,世人常以齐桓晋为霸主的代称。孟轲见齐宣王时,齐宣王张口便问:“齐桓晋之事,可得闻乎?”就是在求教称霸于诸侯的途径。如今陆遥胸怀舞干戚以济世的志向,或许亦与齐桓、晋差相仿佛,故而这一句感慨,着实发自肺腑。

然而,春秋时天子失权,王纲解纽,遂有各地方伯崛起、霸业代兴,是数百年大乱世的发端;陆遥说出这番言语来,对还在勉力维持中大晋朝廷未免不够恭敬;他以人臣的身份自比春秋霸主,隐约显出据地自重的念头,更有僭越之意。若温峤、邵续之类人在旁,说不准当场就要衍发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来。

好在胡六娘可没那么多讲究,她毕竟是绿林出身,祖上三代都是恶贯满盈的惯匪,最不把朝廷当回事的。而且她自幼在贼窝里大,虽然手段厉害,却少了经史熏陶,估计根本就没听明白陆遥说了些什么罢。

“行了!”胡六娘将仓曹库存初步计算完毕,她拍打着账簿,随手取来笔墨,重重地添了一串数字,大声吩咐着连串指令,她部下的若干吏员们随即四处奔跑,按照簿册所计调拨物资,忙的不可开交。

两日之后,诸事准备已毕。

鹰扬将军、代郡太守陆遥广发告,宣布应平北大将军刘琨之令起兵北上,助拓跋鲜卑西部大人猗卢稳定大漠局势,同时痛斥未耐娄部、白部、没鹿回部等罔顾公义、荼毒黎民,实乃率兽食人无君无父狼子野心之辈。

是日也,陆遥发代郡铁骑八千起行,对外号称雄兵五万。在夺取代郡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卫将军丁渺、宣威将军薛彤、偏将军沈劲、偏将军刘遐等大将尽数随军,另有代郡乌桓部落遣骑兵千人助战。萝川、勇士堡两处大营旗帜连天、军气横空、枪戟如林、铠甲映日。围观者中有汉家耄耋者,皆相视赞叹曰:“数十年来,未见朝廷军容如斯之盛也。”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墨染江山 中国偶巴的逆袭 神通天生 推理小说作家的公寓生活 无敌小民工 重生虐夫记 花都特种兵 帝殿 哪怕热爱变火海 弃婿当道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