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强弱之辨(1/6)
依靠这支军队,普鲁士诸王建立了绝对的君主制。 容克们在普鲁士的疯狂扩张中大获其利。王国建立之初,普鲁士是德意志境内一个中等国家,人口仅仅2oo万;到本世纪末,国土扩大到35.5万平方公里,人口86o万。
而俾斯麦把德意志帝国推向了巅峰。
俾斯麦出任相,正处于德国继英、法之后工业革命大展时期,德意志帝国沿着普鲁士“小德意志”的道路,由铁血宰相俾斯麦督导着终于统一了。与奥匈帝国交好就是俾斯麦外交政策的要任务。俾斯麦在柏林会议上就有了十分友好的表示,这位“诚实的掮客”将波黑从土耳其手里拿过来,作为厚礼赠给了他坐享其成的亲密邻邦奥匈帝国。俾斯麦要拉拢并帮助奥匈帝国稳定的原因是,这个二元帝国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只占全体居民的少数。要是这个国家垮台,一个可能是俄国版图扩大,另一可能是出现一批斯拉夫民族的小国,这些小国害怕德国政治经济上的扩张,只可能投靠俄、法。所以德国希望多瑙河帝国奥匈邻邦多少强大得足以自保。当年,他力排众议,在维也纳指日不下之时,城下退兵保全哈布斯堡王室的面子,早就想到了这个王朝不能倒,将来肯定对德国有用。
德国在普法战争之后经济迅猛增长,势力迅壮大,给欧洲各国造成了威胁,欧洲国家也就力图遏制它。《梅斯和约》签订后,为了防止德意志帝国称霸西欧。英法俄奥四国有意结成同盟遏制德国。但是,这四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助长这些矛盾并巧妙地利用这些矛盾,就是俾斯麦面临的外交新课题。俾斯麦在利用英俄矛盾方面下过不少功夫。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让俾斯麦有许多可乘之机。奥地利哈布斯保王室总认为与霍亨索伦家族是同类,而将斯拉夫人和俄国视为异己。俾斯麦和他所代表的那一大帮大工业家、大地主、大投机家和容克们,都认为与奥匈帝国结盟是天经地义的事。
普法战争结束后的当年,毛奇马上制定了德国进攻的战略计划。这个初步的战略计划就是基于同法、俄两国作战的。他虽不排除同奥匈作战的可能性,但万全之策还是拉奥匈入伙。
在柏林会议上俄国认为掮客俾斯麦压了他们。德国《关税保护法》出台之前,俾斯麦就以加强检疫措施为由,几乎禁绝了俄国牲畜的进口。
《关税保护法》生效后,德国又对从俄国进口的谷物课税,此举比“检疫”对俄国的打击还要大。以往,俄国有3o%的出口商品销售到德国,德国实行关税壁垒之后,使处于世界农业危机中的俄国雪上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之战国风云
网游之湮灭神使
禁止
御厨喊我去减肥[穿越]
穿书成反派的硬核蛮妻
盛唐余烬
大唐神级小农民
隐情蜜爱
最强军工
此间的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