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垂光1(2/2)
是左相庞询。一旦君臣意见相左,右相赵恭辅便出来弥缝。
站在武将首位的李潜渊接口道:靖远侯向有智将之名,用兵号称滴水不漏,此事恐怕并非起于书生意气吧。
唐国公李潜渊年逾五十,面容沉毅,须发漆黑,身材并不高大,有些瘦削,软甲罩袍,颇有儒将风采。
镇国将军府不受尚书台节制,名义直接听命于皇帝。镇国大将军执掌除羽林卫之外的天下兵马,遇有紧急敌情有专断之权。因此,皇帝可以随意调动的兵马只有羽林五卫近三十万人,对其余八十余万雄兵的每一道指令都必须经过镇国大将军的幕府核准才能发出。
李潜渊声音不大,但穿透力极强,如一柄缓缓刺出的利剑,让人避无可避。
皇帝对李潜渊对姬冲的评价不置可否,问兵部尚书刘禁:刘卿以为与赤象互市是否可行?
刘禁是铁麟卫统帅汉王刘炳业的堂弟,是个脾气倔强的中年人,因在朝堂上屡屡与皇帝意见相左冲撞圣颜而被人称为铁头尚书。
刘禁道:赤象弹丸之地,地狭人稀,张氏兄弟的兵马与我戚国雄兵相比,不过是匪寇之流,若是假许休兵,以互市诱之,可去其穷兵黩武之念。且臣闻伪赤象国的国民多是当年张氏部属裹挟的边民,心中是向着朝廷的,若借互市加以感化,仍是我戚国臣民。
刘禁相貌粗犷,没有庞赵二人的儒臣气质,倒像个江湖豪客。只是这位铁头尚书虽然样貌粗豪,性情却一点也不豪爽,讲起话来不对题罗里吧嗦没完没了。
皇帝听得漫不经心,刘禁却得津津有味:正如臣所言,赤象弹丸之地,叛军亦是匪寇之流,不足为虑,剿之可,抚之亦可。太子殿下精通商战之道,若是陛下有意以抚代剿,不如让左藏寺提个法子。臣所虑者乃是南方诸邦
皇帝摆摆手道:今日只议靖远侯的折子,南面的事改日再议。
刘禁的奏报意犹未尽,便祭出天下闻名的铁头皮来,被皇帝打断也不气馁,而是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折来托在手上道:这是臣苦心孤诣拟出的《五路定南折》,如按此折规划,不出三年,便可荡平南蛮,请陛下择日一定要议一议。
皇帝不耐烦地挥挥手,龙纹案前的老太监走下台阶,从刘禁手里拿走奏折。
太子宗桓慨然道:赤象张氏勾结神族叛离戚国乃是叛国的逆贼,罪无可恕。百余年来,张氏屡起边衅,使我戚国边民饱受战火之苦,实是豺虎之性,不可以仁义教化,不可以律法威服,必以大军讨伐犁庭扫穴,尽诛逆贼,方能根绝此患。讨伐张氏不仅可振我戚国国威军威,还可震慑南蛮,并绝佞臣贼子作乱之心。
太子宗桓刚满三十,面白无须,眉目俊逸,金冠束发,身着月白色四爪团龙袍,在满堂朱紫中特别显眼。十年前,太子只是户部左藏司郎中。为广开商路,皇帝降旨将户部左藏司右藏司合并从户部分离出来,成立左藏寺,专职经营天下财帛货殖,与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和两法司(御史台大理寺)分庭抗礼。太子在左藏寺少卿惠王宗延儒的辅助下,不仅精通商道,应付朝堂之事也游刃有余。
太子言辞犀利,语声斩钉截铁。皇帝紧锁的眉头终于松了一松。
太子殿下所言在理。
洪钟一般的声音响起,发声者正是站在镇国大将军李潜渊身边的奉国大将军赢纵。
>
本章已完成!
牧神记
我是小司机
末世流浪者之流浪者诞生
重生之娱乐之光
北王战刀宁北苏清荷
清穿十四爷家的娇丫头TXT下载
天后女儿养成计划
狼战记
大明第一爵
爱你是两个世界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