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御天2(1/3)
宗退之的回答几乎是完美的。
如果皇帝不同意昭王设立军械监,一旦霖骑战败,皇帝就会背上昏君之名;如果皇帝同意昭王设立军械监,而昭王又确有不臣之心,昭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打造谋反的兵器了。
宗退之的建议恰好解决了皇帝的难题:调拨军械给昭王解煤之急,足见皇帝知兵;派遣镇国将军府司闻参军前去天府原查探敌情是对昭王的警示和震慑,命左藏寺兵部和工正司派员前往勘察设立军械监的细枝末节,将勘察拖得旷日持久,将昭王的奏请化解于无形之中。
皇帝微微点头,情深意切道:能者任之,举贤不避亲,朕既然在十年前任你父亲为霖骑第一卫统帅,这个人选也可以是你。
宗退之浑身一热,立刻跪伏于地,恭声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摆摆手:朕了,自家人,无须在意这些缛节。你连日奔波辛苦,先去歇息吧。
宗退之起身又深深施了一礼,躬身低头,退出南阁西门。
宗退之刚走,南阁的东门便开了,进来另一个身着紫衣的巡检校尉,胸前绣着一对金翅,正是巡检司的都司,毅侯宗孝廉。宗孝廉本命魏载年,因战功卓著被封毅侯,赐国姓宗,并赐名孝廉。
宗孝廉和宗退之一样跪在皇帝面前,沉声道:玉州太守羽城卫统领苏佟海报铁矿和煤矿的折子现在还在路上,折子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昭王心腹幕僚松陵先生所写。
玉州位于赤霄山麓,是毗邻霖骑第一卫的一个州,玉州首府羽城中有城卫三万人,是在设有城卫的城池中人马最多的一支。城卫统领全部由皇帝亲自任命,城卫不负责剿匪缉盗或是出兵征战,只负责守卫皇帝的城池。
现任玉州太守苏佟海兼任羽城卫统领,一向被皇帝视为心腹,才命他监视天府原上最强的霖骑第一卫。
从巡检校尉的汇报看,苏佟海显然与昭王沆瀣一气。
宗孝廉本以为皇帝会勃然大怒,没想到皇帝却不动声色道:无妨。
手握重兵的藩王造反的事在戚国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上可谓层出不穷。皇帝并非昏庸之君,如此举重若轻,必定胸有成竹。对这位举止儒雅的皇帝,宗孝廉心中的敬仰又多了三分。
宗孝廉继续道:此次昭王南下前往群玉山属实,镇国将军府的五十六名黑衣校尉和奉国将军府的一名白衣校尉联手在碎月津北五十里处的孤芳峡与昭王卫队激战半个时辰。
镇国将军府的黑衣校尉和奉国将军府的白衣校尉被边将藩王称为黑白无常,但这两支人马却并非亲密无间的伙伴。
镇国将军府负责向皇帝举荐领军之将调遣兵马制定战策,黑衣校尉隶属镇国大将军幕府中的司闻参军麾下,专门负责军情刺探敌酋刺杀。奉国将军府负责监察各镇兵马,白衣校尉便是奉国府的斥候,直接听命于奉国大将军。另外,奉国将军府还负责战后对镇国将军府的战策制定进行评议,如有失察之处,将奏报皇帝,失察之人当以军法论处。因此,镇国将军府与奉国将军府的关系十分紧张,黑衣校尉与白衣校尉的武功术法均是一时翘楚,成为两府较量的前锋。
如果黑衣校尉与白衣校尉联手,明他们的对手让镇国将军府和奉国将军府受到了一致的威胁。
两府受到威胁,就是戚国受到威胁。
戚国受到威胁,就是戚国皇帝受到威胁。
皇帝依旧不动声色,默默听着宗孝廉奏报。
五十六名黑衣校尉悉数战死,白衣校尉生还。昭王卫队,无一死伤。
皇帝的手抖了一下,离开自己的胡子,背在身后,眉头又锁在一起。
皇帝的声音有了怒意:是龙宿营的人吗?
龙宿营是各地藩镇统帅的亲军营,人数三百至八百不等。这支人马不属于各藩镇,而是隶属于奉国将军府龙宿司,龙宿营统领由皇帝任命,士兵由奉国将军府从羽林卫中遴选。因此,龙宿营的主要任务并非保护边将与藩王的安全,而是贴身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龙宿营统领有皇帝御赐佩剑,如有边将藩王谋反可就地正法先斩后奏。
霖骑一卫龙宿营统领宇纳信本是大内侍卫,因受皇帝赏识,由七品侍卫升为正四品前将军衔龙宿营统领,派驻霖骑一卫。
宗孝廉道:不是龙宿营。是昭王麾下的斥候部队,枭骑营。昭王正是假借亲率斥候巡边之名擅离职守的。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宇纳信无能。
皇帝声音并不大,得很慢,每一个字都如一把钢刀,横在宇纳信的脖子上。
或许是昭王太厉害了。
宗孝廉把这句话藏在心里。
他顿了一下,道:斩杀五十六名黑衣校尉的,是一个人。
皇帝猛然扭头盯着宗孝廉的眼睛问:谁!
仿佛两支寒铁箭镞,皇帝的目光令身经百战的巡检都司脊背发寒。
宗孝廉回答:枭骑营统领,慕容朔。
皇帝冷哼一声道:慕容家真是人才辈出啊。那个在慕容朔刀下生还的白衣校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篮精髓之转腕
穿成白月光替身后我暴富了
收了七个徒弟后我躺赢了
抗战之神枪侠侣
九转天火诀
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炼天葫
极品财迷戏丞相
都市之先天高手
丑妻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