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数(3/5)

灭亡已经半个世纪了,据说,观众中那些依然留恋旧时代的人们被剧情感动得涕泪满襟,唏嘘不已,依然充满感伤。

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实在是一个悲剧时代。按照王朝的周期性规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算不上短命。

整个明朝,犹如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永乐、宣德时期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它的标志就是震惊世界的郑和下西洋,被西方学者赞誉为

“发现世界”的壮举。此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万历第一个十年,由于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改革,出现了万历中兴,使得万历时期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富庶强盛的时期,缔造了明朝的第二个高峰。

但是好景不长,皇帝为了消除张居正

“威权震主”的影响,彻底否定了张居正的政绩,甚至以为他是

“专权乱政”、

“谋国不忠”。于是乎,万历后期政坛高层忙于朋党之争,忙于

“窝里斗”,国事急转直下。到了天启时期,皇帝昏庸,朝廷大权落入大太监魏忠贤之手,形成

“阉党”专政的局面,正直的官僚不是被革职,就是被杀戮,政局 透顶。

朱由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继任皇位的。他严惩魏忠贤及其党羽,清查

“阉党逆案”,为遭受

“阉党”迫害的官僚平反昭雪,拨乱反正,希望再次营建一个中兴局面。

然而时势已经大变,东北的清朝羽翼日渐丰满,明朝与清朝的战争屡屡败绩,满洲铁骑多次越过长城要塞,威胁北京及其周围地区。

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造反大军,已成燎原之势,驰骋中原。这两股势力,都想取明朝而代之。

大厦将倾,狂澜既倒,崇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上演了一幕亡国的悲剧。

在这一幕悲剧中,每个人都在演出悲剧,皇帝以悲剧谢幕,大臣们也莫不以悲剧收场。

大明王朝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而且亡在一个颇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手上,不仅明朝的遗老遗少,甚至清朝的顺治皇帝,都扼腕叹息。

其悲剧性就在于,并非亡国之君的朱由检演绎了一幕亡国的悲剧。平心而论,朱由检在明朝诸帝中,绝对不是一个昏君,说他出类拔萃,也毫不为过。

他上台以后,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由于问题积累太多,内部早已蛀空,颓势难以挽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