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天堂悲歌54.斯者如逝(续完)(1/2)
又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张宝同 2016.7.4
在阿伯拉尔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与他为敌。但事实上,至少有一个人没有背叛他。无论阿伯拉尔遭受了何种厄境,都有一个人坚定地站在他这边,这个人就是爱洛伊丝。当初,阿伯拉尔以非常严冷的态度劝她浇灭爱火,转而投向上帝,她就遵照阿伯拉尔的意愿,在阿让特伊女修道院做了一个真的修女,准备在禁欲中度过余生。为了他的愿望,她做到了他所希望的一切。似乎她的一生都是在为他而活着。
事实正是如此。在爱洛伊丝获悉阿伯拉尔的死讯后,立即给罗马教廷写了一封信,并最终争取到了教皇对阿伯拉尔罪行的赦免令。之后,她赶往克吕尼修道院。在修道院的礼拜堂里,她看到了阿伯拉尔的墓地。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墓地,普通的和任何一个墓地一样。生前他被人四处驱赶,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宁歇息了。爱洛伊丝把一束刚从草地里摘取的花放在木碑前,然后默默地站在墓前。
过去经历的那么多年的悲苦心酸,仿佛在心中一闪而过。原来命运就是如此地凄然短暂,仿佛就象一片野花,在风吹雨打中匆匆地开放凋零。可是,花儿今年开过明年还会再度绽放。可是,人就这么匆匆一去,再也不能回来了。想到这些,她就悲伤落泪,以致泣不成声。她不只是在为阿伯拉尔落泪,也是在为她自己悲哀。
直到黄昏落日时分,与她一起同来的科妮莉亚才过来把拉着回到了她们的房间。吃完晚饭,她来到了“尊贵者”彼得院长的办公室,把阿伯拉尔生前给她写的信递给了彼得院长,说,“阿伯拉尔曾要求我在他离世之后,要将他的遗体葬于圣灵修道院里。”
尊贵的彼得院长看过信,安慰着她说,“这故世的爱人是这个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我愿意遵从他的愿望,把他的遗体交还给你。”说着,便提笔给她写了一封充满着基督教柔和的慰问信:
“主内亲爱而可敬的姐妹,你俩经由 的结合,借着更美好更坚固的神圣爱情之维系,联结为一体,一同侍奉天主。而今,天主将他取去,怀抱于胸臆,以他代替你或当作另一个你。但当那日,他再降临,在天上有天使长的声音,并有神的号吹响,天主矜怜,会使他再回到你身边。”
爱洛伊丝将装着阿伯拉尔遗体的棺木运到圣灵修道院,葬于修道院的后院之中,并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墓前的碑于学问而放弃了荣耀的骑士生涯,将遗产和长子继承权让给了弟弟们,退出了战神玛尔斯的殿堂,拜倒在智慧之神米涅瓦的脚下’。然而,‘自负甚高、敏感而不克制、不安分、以自我为中心’的阿伯拉尔骨子里仍是一位斗士:‘在所有哲学工具中,我最钟爱的是辩证逻辑的武器,并借此选择了在论辩中一争高下,而不是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我开始周游诸省……,一听说哪里对论辩之术有强烈的兴趣,就到哪里参加论辩。’天资超人、据傲不驯的阿伯拉尔以其不留情的论辩方式打倒了一个又一个偶像,其中包括他曾师从的洛色林(约1050-1112年),唯名论神学家,有人称之为第一位经院哲学家;以及香浦的威廉(约1070一1121年),在逻辑学方面声名显赫的巴黎著名教师。逐渐逐渐,他在逻辑学方面没有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他们的陵墓后来被历史摧毁,但在1807年,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波拿巴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命令将两人的遗骸移至巴黎拉雪兹公墓合葬。与巴尔扎克和他笔下的高老头为邻。这可能是渴望爱情的人们对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偷情故事的最后补充。墓地中有两人的雕像,他们安详躺卧,双手相躬,似在同心合意向上帝祈祷。时至今日,仍不时会有恋爱中的情侣在他们的墓前献上洁白的鲜花,感念他们真挚、永恒的爱情。
1717年,一位29岁的叫蒲柏的英国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写了一些有关阿伯拉尔和爱洛伊丝的爱情诗篇,让人们在宗教的咏叹中体味着他们的爱情:
在这些孤独简陋的小房间中,
有着属于天堂的沉思,
和永不停息的忧伤。
这样的波澜在修女的心中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我的思想无法在这宁静处安息?
为什么我心中的感受到遗忘已久的热量?
哦,我还在爱!——这爱情来自阿伯拉尔,
爱洛伊丝一定要亲吻这个名字。
这个多么亲爱和不幸的名字!从来没有被说出来过,
从来没有穿越过被神圣的寂静封盖的嘴唇。
厚实的伪装把它藏在我的心中,
那里有着对上帝的爱,也有对他的爱:
哦,我的手啊,别把他写出来——可是他的名字
已经出现了——我的泪水啊,快将它洗去!
爱洛伊丝所有的哭泣和祈祷都是徒劳,
她的心才是主导,她的手只有服从。
然后,爱洛伊丝回忆了她与阿伯拉尔相识相爱的过程。但是,她已经献身给了上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千金她又给人算卦了
回到明朝我做主
名门重生之商女萌妻
全球盛宠小萌妻
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一替成名
张屯的村口
无双大帝
一品红人
特工王妃不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