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九章 印术势如猛虎,孟生筹谋拜师(1/2)

最近时日以来,大瑞北方可谓风起云涌,除了草原国战波及本土之外,最大的变更,应当就是活字印刷法的迅速流传。

哪怕是早就有了预计的孟家,也没有想到,这种印刷法的流传会这么迅速!甚至短短时间内,就超出了他们的掌控!

自从华舍的第一本书籍印制成功之后,活字印刷法算是正式问世,随着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代州城内城外,十几家私人开设的刻书馆拔地而起。

尽管孟家着力压抑、把持,依旧难以根尽,最多只是把持的住代州城内的刻书馆,出了这个领域,就算他们有心,也要受困与自家人手,更不要说朝廷法式摆在那里,孟家一个世家,毕竟无法将手伸的太长。

再者说来,代州城地处边境,本就是一处重商城市,南来北往的商贾不知凡几,这些商贾本来就是消息通达、嗅觉敏锐的群体,那活字印刷术这么大的事,又怎么可能瞒得住他们?

没过多久,很多商贾得知其详,看出了其的宏大商机,立时就发动起各自的能量。

如此一来,有关活字印刷术的消息,那是拦都拦不住,连孟家自身的仆役、家丁里面,都被混进往不少的探,又或者被重金收买。

不过,这个时代的商人,还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事情毕竟还是有底线的,所以在猖狂窃取情报的同时,却又不约而同的出资孟家,共建楼阁,并一致推重邱言的那幅字,将之放之于阁,颇为恭敬。

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措施,比如已经被编户齐民的华舍。就受到了不少巨商的邀请,若非华舍心念孟家收留之情,有心报恩,怕是早就离往了。

即便如此,没有华舍的加盟,那活字印刷术的具体法门,也已被无孔不进的探,探了个大概,汇集到各个富商的手。

随着孟家在代州的打压,十几家新起的刻书馆。被平息下往,只是刻书馆的馆主、伙计却不会消散,被几家富商各自搜刮。

随后,只是几天时间,在代州之外,一座座刻书馆便矗立而起,大肆印制书籍,由于活字的原因,本钱低廉。反倒将那正规的刻书馆,给冲击的生意惨淡!

如此一来,立即被官府警惕,国战之时。这种能够动摇舆论、使得民心浮动的事,实在是很敏感的,必定的压抑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那些个商贾也不是省油的灯。孝敬银高低打点,毕竟让部分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之间取得了必定的平衡。

只是。活字印刷毕竟是初创,还有诸多漏洞和弊病,如那印刷用的活字,并不轻易收躲、取用,在放置的时候,更没有轮转法之类的法门用以区分,负责印刷的工匠,本身也没有相应的知识,在组合活字时,时而颠倒、时而错漏,所以用这种方法印刷出来的书籍,错漏颇多,再加上油墨调配等方面的因素,印制出来的书册,可谓丑陋。

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被一些学抵制,不过,也由于如此,为了销售出往,那书籍的价格越发低廉,不少学、儒生、读书人,架不住家贫,又找不到书籍抄写,偏偏又想读书,只能向现实让步。

这也让印刷商看到了利润,又有更多作坊式的刻书馆建立,甚至一路传递,进了那京畿之地,触及到了京城。

只是,京城不比其他处所,为豪族官僚的凑集之地,关陇贵族、世家不知凡几,对于舆论把持的非常周密,关陇京畿的所有刻书馆,都被他们牢牢把控,岂能容许私自印制的事情产生?

只要创造了一点苗头,就立即动用行政手段强行打压,将活字印刷作坊的封禁了不说,连带着从作坊流出书籍,都成了**。

不过,这种在凡人看来,影响不小的事,根本没有惊动天子,甚至没有报之天子,就被世家大族们,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干涉官府,直接作出了处理。

但另一方面,北方国战又牵扯了世家大族的重要注意力,看似简略的王朝战斗,其却夹杂着众多因素,因而尽管看出活字印刷术的要挟,但事有轻重缓急,那世家的主流、大人物们只是稍作吩咐,就抽离了关注,只是令小一辈和下面人持续过问。

如此一来,却也令政令有了一些漏洞。

那些印刷出书籍的商贾,自是不会甘心由于政令的关系,就遭遇丧失的,库房挤压的书籍,必定要想措施外销,更何况,他们和一些世家的小辈,也有接洽,这也就催生出了另外一个流通渠道——

行脚商人。

孟母所得的两本书,正是源于此处,看似简略的两本书,能够流传到她的手上,其所经历的波折,也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只是,时常在翰林院帮工,本身又很机灵、擅长思考的孟三移,却多少能猜到一点端倪,在看到两本书的时候,他在感受到母亲关心的同时,心底也升起一点担心。

“娘亲在买书的时候,有没有被其他什么人看到?”

听到儿的询问,孟母露出笑脸道:“这事儿我儿不必担心,为娘知道这种书,官府禁止贩卖,但也只是说辞罢了,买书的人多得很,我往的时候,要不是赶得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拾翠记 修仙,从一本葬经开始 我的极品同居男友 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 我的美女合租室友 师娘,请自重 娶夫不易[穿书] 剑在渊 女捕头 总裁的钻石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