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传知行,话里话外入胜(1/2)
大瑞讲学的传统古已有之,乃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者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古时代的圣贤。
那时候的中土大地,诸国林立、百家争叫,诸学派为了传承学说,需要用各种方法扩散影响力,除了走诸侯上层的,最多的还是创办私学。
当时私学的教学思想,可谓各有所长,在之后的岁月中,更影响了历朝历代,由于创办私学的学派、圣贤不同,亦生出不同的习惯和变更,甚至是讲学之人的一点下意识的动作,都被赋予了种种含义,有些甚至演变成某种类似于仪式的规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提出有教无类的至圣先师。
能被后代尊称为“师”,本身就阐明了在教导方面的贡献,至圣先师所提出来的“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直到本日,都对各个学派和书院有着深进影响。
除此之外,如亚圣、孙圣等圣贤,在教书育人方面都有各自见解,有的重视启发、有的重视内省,还有的则关注锤炼,同样影响深远。
讲学之法,正是“启发”的一环,也是得自中古的传统,不乏文章夸奖,留下诸多轶事,那讲学之人,有些干脆就被神化了。
带着众学子的动机寄托,邱言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有种高升之感,这并非错觉,而是学子文思汇聚过来,如同人看一样将他托起来,在进步他的位格。
正要成绩大儒。除了念合秩序,这人看也必不可少。而人看足够,所带来的影响力,有时候比神祇祭奠还要广泛。
这一点,在邱言不断摸索人文神道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察觉了。
待其人走到台阶上,邱安躬身而退,邱言朝他点点头,收拾容装。肃穆而坐。
台阶之下,在场学子深吸一口吻,按照规矩架起双臂,躬身行了一礼。
大瑞在府县设立有官学,不乏官员和处所士绅集资而成,官办民助,颇为正规。收拢当地学子,教授礼节经义,提倡尊师重道,就算是讲学,也有规矩要讲,和拜见老师类似。
天下承平几十年。很多东西都成了定则,除了官学外,很多的私学同样也要讲究,院中的这些学子,自然知道规矩。
不过。如今的私学,和中古时的私学不同。那时候诸国林立,没有同一政权能集合全国之力建设教学系统,所以私学澎湃发展,是顺应潮流,如今的大瑞,官学委曲算是完备,而那私学所指的,是未纳进体制内的处所学校。
这种私学,所授学业、所在地址没有定制,往往随遇而设、因地制宜,很多世家大族的族学,以及学究开设的私塾,都是其中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立有圣贤像的书院,大部分都算是私学,但论影响领域、渊源传承,却远远超出官学领域,有的比国子监要受学子憧憬。
以概念而言,个人的讲学,也算是私学一种,在历史上,很多书院学派的雏形,就是这种讲学,通过这种方法奠定基础,将自身学说展露在众人眼前。
不过,这样做也有风险,碰上那聪慧之人,举一反三,从讲学中领悟道理,后来者居上,讲学人就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遍看历史,因讲学成事的人不少,因讲学致使学说被人鹊巢鸠占、从而衰落的,同样大有人在。
正因如此,凑集于此的儒生,才担心邱言不愿拿出真材实料给他们讲学。
待得礼毕,带着种种心思,众人落座,将那视线投向邱言,一道道眼力中,蕴含着各自的思绪情绪,随着隐隐波动扩散开来,被邱言捕捉,解析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了大致印象,捉住了不少人的心理。
随后,也不见他如何作势,就开口说道:“在座诸位,想必对邱某都有必定懂得……”他的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字正腔圆,传递出往,令那在场众人生出错觉,感到仿佛是在自己耳边说话。
“……本日受孟员外相邀,在此讲学,但算起来,我与你们中很多人年纪相若,若论典籍、古本,你们中有的人比我要熟悉的多,那不妨说些别的,邱某之学,在乎‘知行’两字,那就从这行来说起,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便聊一聊那草原上的一些见闻……”
听邱言这么说,有种平易近人的味道,安抚人心,令在场学子心中憋着的一口吻,为之一松。
要知道,这讲学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讲的,至少也要凝聚文心,似邱言这样念合秩序的宗师开讲,在礼节上,是不能有半点毛病的,自然要紧绷心弦,难免提着心、吊着念。
相对的,讲学的大儒宗师,也都是态度严肃,就算不言必称上古,说出来的话,必定也严正稳重,以典籍经义开端。
如邱言这样,颇为罕见,让听讲之人心中压力稍减,只是那见闻之说,在众人看来,无疑与学问、知识无关,很多人不由露出扫兴之色,感到邱言是想要搪塞两日,不会拿出真材实料。
“说得好听,还不是不愿意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让我们学到,看来这邱言也是见面不如驰名,生恐旁人学了自己的东西,反过往抢了他的风头。”
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萌娘守护者
说出中二台词就能变强
太古神脉
[洪荒]道祖玉碟不见了
独宠狂妃
困兽战之逃不掉的爱情陷阱gl
战天传说
逆天狂婿叶豪萧婉清
八零年重生日常
变身全职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