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法家精神(1/2)
在一片急速变更光影之中,邱言的意识渐渐沉浸到了那个世界里面。
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仅仅是靠着圣贤的jing神和感悟,零时拼凑而成,是一片虚幻的记忆。
不过,记忆所浮现的景象是那么的真实,以至于邱言感到自己仿佛穿越了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到了那个“临时制刑,不预想法”的年代——
百国争锋,百家争叫。
他的意识掺杂在虚幻记忆所构成的世界里,像是狂风中的一叶扁船,随之而动,经历着种种事情,吸收着大批信息。
这是个决裂的年代,也是个绽放着残暴光芒的时代。
如今的众人,只能从前人记载中往懂得那个时代,远不如此时的邱言来直白、清楚——他正在这片记忆世界中的遨游。
在这里,他看到了史书上没有提及的一幕——
用礼不用法!
那一个个国家,以血缘为纽带,构建了统治阶级,统治者、王室、贵族、士族盘踞和垄断着权利,他们在和谐彼此关系、处理下属和国家事务的时候,虽也有“杀”有“罚”,有“褒”有“赏”,可准绳是基于个人的见识和经验。
临时制刑,不预想法。
碰上的时候,才临时制定刑法,并无提前设立的准绳,而且施行后,也只是作为经验,能用来参考,并不成定则。
以个人意志为准绳的做法,使得统治者的权威深不可测——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由于可以靠着自己的意志,任意的对他人做出判决,这样的权利让人敬畏,却也轻易失控。
靠着这种权威,朱紫们可认为所yu为。化有罪为无罪,化无罪为有罪,就连涉及到人命的事情,往往也要看统治者们的心情。
一念活,一念逝世,晴雨由心。
这种深不可测的权势,笼罩着那个时代,像一层yin影,无处不在。
但终有一天,一道闪电破开了yin影迷雾。
郑人铸刑鼎。将国家的法律条文都铸造在鼎上,公之于众,让众人皆能知晓。
此举,让刑律有了准则,能让天下人知晓,不只是普通大众要遵守,便是有着血缘羁绊的贵族,一样要受到制约!
此鼎一立,晴天霹雳!
很快就动荡神州。引起无数波涛,毕竟动摇了贵族权威,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几家学说。都做出了反响,其中亦包含了后来的显学——
儒家。
连至圣先师都出言斥责,认为此举有违古制,是对“礼”的损坏。
那个时候的儒家。没有经过千多年的完善,内容较为单一,主意用古代的礼、义、德、信来做榜样。领导大众,大众遵守这些,社会就不会混乱,天下就能被治理。
一些当时的圣贤在论及刑鼎时,说“贵贱不愆,所谓度也”,很多学者认为,让律法大白于天下,任何人都能看到,大众知晓了法律条文,对身居高位的官员就会无所顾忌,敢于以法律条文为根据,和官员据理力争,如此一来,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贵贱无序,何认为国。”
看到这句评价,邱言哑然失笑,猜到了韩逸的一点警惕思。
“就算是圣贤,他们的学说受后人推重,给无数人以启发;他们的思想绽放古今,给后来者志明前路;他们的主意布满天地,寄托万民之愿,可在当时,还是要受到时代的局限。”
邱言在前世的时候,时常能碰到一些人,对古人“愚忠”、“守旧”等做法大加斥责,但他们却没有想过,假如将自己放到那个时代,他们又能做些什么?
一个学习信息技巧的高手,能在网络上呼风唤雨,可假如被放到几十年前,那个网络尚未兴起的年代,甚至连相应的概念都没有产生,那他所控制的知识,所拥有的眼界和认识,又能起多大作用?
人毕竟是受时代所限,用今ri的标准,往嘲笑和评价古人,是不公平的,也是不严谨的。
在圣贤所处的那个年代,不要说科举,连对律法条文的认知,都没有建立起来,有的只是高低贵贱——各国的统治者、贵族、士族,他们的血脉能追溯到上古的诸王之战,在别人看来,他的身居高位,当然具有法理xing。
在那个时候的人心中,是没有“科举做官”这样的概念的,对他们来说,贵贱有别,天经地义,以贵统贱,才干长治久安。
在这种万民认知眼前,一个人就算学究天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又能做些什么?
可是,刑鼎打破了成规。
它的涌现,让那个时代的秩序产生了混乱,这就需要一个崭新的秩序系统,来将这种混乱束缚进往,从而引得百家争叫、各展神通,各家学说因时而变,催促着当时的学者不断往完善和尝试,这才造就了圣贤之世。
当然,刑鼎只是促成大争之世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看着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邱言作为一个旁观者,胸中也有激荡之感,心底浮现感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跑男之明星学院
抗日之横扫天下
重生巨蟒:我从游戏杀到现实来了
重生之乘风而起
永恒国度
无良宝宝:肥婆妈咪是我的
古代仕女守则
十万个氪金的理由笔趣阁
魔魂启临
一纸婚约:天才宝腹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