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血誓紫金巅(4/6)

心将领和血战余生的老兵站在最前列,身后是肃立的五万将士!人人披甲(尽管残破),持刃!冰冷的铁甲在寒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肃杀之气直冲霄汉!

>

>更远处山腰,乃至山脚下,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应天百姓!他们扶老携幼,翘首以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期待,还有昨日被那“分田地”口号点燃的、尚未熄灭的狂热!

>

>江南士族代表苏辙、钱氏、史家等人,被安排在台侧显眼位置,裹着厚厚的裘衣,脸色在寒风中显得异常复杂,眼神深处依旧残留着昨日被那“均田”二字冲击的惊悸。

>

>我一步步踏上那土石高台。

>

>身上,依旧未着龙袍。

>

>换上了一身特制的、样式极其简洁的玄黑色劲装,外罩一件同样玄色的、没有任何纹饰的大氅。唯有左胸心脏位置,用金线绣着一个小小的、滴血的剑颅图案——与那面巨大的“血宋”战旗遥相呼应。

>

>寒风卷起大氅的下摆,猎猎作响。

>

>我走到高台中央,面对着山下那肃杀的军阵和黑压压的百姓。

>

>一名嗓门洪亮的军中书记官上前一步,展开一卷用上好白麻布书写的巨大诏书。他的声音,灌注了内力,如同洪钟大吕,在凛冽的山风中清晰地传遍紫金山巅:

>

>“大宋复兴元年,岁次丁未,冬十一月丙辰朔,元首赵构,昭告皇天后土,大宋军民臣工,暨天下万邦!”

>

>声音一出,山下数万军民,瞬间屏息。连风声似乎都小了几分。

>

>“金虏肆虐,神州陆沉!两京倾覆,二圣蒙尘!宗庙隳颓,黎庶涂炭!此诚华夏千年未有之奇耻!赵宋列祖列宗锥心泣血之深恨!”

>

>“构,道君皇帝第九子,受命于天倾地陷之际,承危于血海尸山之间!不敢忘汴梁百万父老泣血之目!不敢忘二圣北狩牵羊之辱!不敢忘金酋屠城灭户之暴行!”

>

>“当此社稷存亡之秋,神器崩摧之刻!构,顺天应人,受将士推戴,承万民所望,于紫金山巅,告祭天地祖宗,即大宋第二帝国元首位!”

>

>“自即日起,废‘靖康’伪号!改元‘复兴’!誓以铁血,涤荡腥膻!复我河山!雪我国耻!”

>

>书记官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金石之音:

>

>“兹立国本,昭告天下:

>

>一、立《复兴约法》为国之根本!元首、百官、万民,皆受此法约束!约法载明:元首为国之元首,总揽国政,统帅三军,承天命而御万方!然元首之权,非私权,乃万民所授!元首若有悖约法,懈怠国仇,则天下共讨之!

>

>二、设‘共治堂’!由各州府推举贤良、浴血将士、为国输粮巨贾、通晓百工匠师代表组成!凡国之赋税征纳、律法修订、官吏任免、战和之决断…皆须经‘共治堂’审议,元首签署,方可施行!‘共治堂’有权弹劾元首失职悖法之举!

>

>三、废门荫,立军功!凡我帝国将士臣民,无论出身贵贱,唯军功是举!凡阵斩金酋、光复故土、献良策奇技利国者,皆论功行赏!封侯拜将,授田赐宅,荫及子孙!战殁者,入英烈祠,永享国祭血食!其家眷,由国奉养,永世不辍!

>

>四、待王师北定,光复旧疆,即行《均田授业令》!凡光复之地,无主之田,优先分予阵亡将士遗属、有功将士及为国效力之民!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绝世家豪强兼并之弊,复三代仁政之基!(注:此条为未来纲领,暂缓执行,但写入约法,昭示决心)

>

>……”

>

>一条条,一款款,如同冰冷的铁律,砸在寒风中,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

>当听到“元首若有悖约法,天下共讨之!”时,韩世忠眼神猛地一凝!张宪按着刀柄的手更紧了!

>

>当听到“共治堂”拥有审议、弹劾之权时,苏辙等江南士族代表,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狂喜光芒!昨日被“均田”惊吓的阴霾一扫而空!这权力!这地位!值了!

>

>当“军功授爵”、“英烈祠”、“分田”等字眼再次响起,尤其是那“均田授业令”虽为未来之策却白纸黑字写入国本诏书时,山下军阵彻底沸腾!无数士兵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曹老六更是用破锣般的嗓子嘶吼:“元首万岁!血宋万岁!!”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再次响彻紫金山!

>

>“……凡此国本,天地共鉴!祖宗共证!若有违者,人神共戮!山河共弃!”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颠峰君王 总裁在上杀手在下 重生之官路风云 全球通缉:追捕出逃少夫人 寻宝美利坚 虎狼夫妇来撒糖 魔性酷老公:独疼顽皮妻 疯狂的手游 全体起立拜见神豪 嗜血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