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章 西北风情(2/5)

,第二天带着自己做的馓子又去了。

她恭敬地请马奶奶品尝指点,一连跑了五趟,终于打动了老人。

“罢了罢了,”马奶奶叹气道,“我儿子在矿上砸断了腿,家里快揭不开锅了。要是这手艺真能换钱......唉!”

周末的村部前所未有地热闹。

马奶奶带着几个老姐妹现场演示馓子、油香等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水花和几个识字的小姑娘负责记录。

苏宁则架起了从县文化馆借来的摄像机,说要“保存珍贵影像资料”。

“和面要三揉三醒......”

“油温六成热下锅......”

“撒芝麻的时机很重要......”

老人们一丝不苟地传授着祖辈传下来的诀窍,年轻人们认真记录。

空气中弥漫着面粉和胡麻油的香气,欢声笑语不断。

正当活动进行到 时,院门被猛地推开。

马喊水却是带着几个村干部闯了进来,脸色阴沉。

“胡闹!”马喊水一声怒吼,“祖传的手艺就这么卖给外人?你们对得起祖宗吗?”

热闹的场面瞬间冻结。

马奶奶的手一抖,正在成型的馓子掉在了地上。

“马叔,您误会了。”苏宁上前解释,“我们不是卖配方,是合作开发。每家贡献配方的,都能享有未来门店的分红………………”

“哼!少来这套!”马喊水冷笑,“谁不知道你苏家打的什么算盘?把大家的配方骗到手,转头就自己开厂赚钱!”

人群中开始骚动,几个已经签了同意书的妇女不安地交头接耳。

一旁的水花见状,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合约:“各位婶子,合约上白纸黑字写着,配方永远归贡献者所有,我们只享有使用权。每家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五百元!”

五百元!这在1991年的西海固,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半年的收入。

妇女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此时的苏宁同样是满脸微笑的看向大家解释说道,“还有,这个项目是由西海固县政府牵头和投资建立的,虽然确实有一些民间资本,但绝对是一个政府性的扶贫致富项目,等到这个项目做起来了,大家也可以进行承包和加

盟,到时候大家也可以去各地开设店铺,夫妻店和家庭店并不是遥远的梦想。”

“我签!”马奶奶第一个站出来,“我家三个孙子等着吃饭呢!”

有人带头,其他人纷纷跟上。

马喊水自然是被晾在一边,脸色铁青。

他没想到,自己一向在村里说一不二,今天却被一群妇女给无视了。

“反了天了!”马喊水甩手就走,“我看你们怎么跟祖宗交代!”

这场风波过后,筹备工作进展神速。

林副主任从福建派来的餐饮团队很快到位,开始在县职中培训选拔出来的十名青年。

这些年轻人多数是贫困户子女,第一次听说自己做的馓子能卖到海边去,既兴奋又忐忑。

“手腕要这样转......”

“福建人喜欢甜口,可以适当调整糖量......”

“包装设计要突出‘西北原生态’概念......”

培训教室里热火朝天,苏宁和水花每天忙到深夜。

既要协调各方需求,又要安抚那些没被选上的家庭的失落情绪。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那个李大有,他到处造谣说苏宁“把村里年轻人骗去福建当苦力”。

“别管他。”马得福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为苏宁说话,“等第一批人寄钱回来,谣言不攻自破。

出发前一天,十名青年和他们的家人都被请到县里,参加践行宴。

林副主任特意从福建赶来,带来了合作协议和预付金。

当每个家庭代表在合约上按下手印,接过两百元预付金时,不少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娃,到了福建好好干!”

“记得常写信回来......”

“学成手艺,回来开分店!”

叮嘱声、哭泣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水花忙着给每个人分发她亲手缝制的“应急包”......

里面装着常用药、针线包和一张写有紧急联系方式的纸条,甚至还有老家地里的黄土。

第二天清晨,县汽车站人头攒动。

十名青年胸戴大红花,背着统一发放的行囊,在亲人的目送下登上开往银川的大巴。

从那里,他们将转乘火车前往厦门。

马奶奶拉着孙子的手老泪纵横:“狗娃,奶奶教你的馓子手法记住了没?到了福建,可别给咱西北人丢脸!”

年轻的狗娃用力点头:“奶,你放心!等我赚了钱,接你去厦门看海!”

这句话引得周围人又哭又笑。

苏宁站在一旁,悄悄握住了水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末世大奸商 万物继承人 殿下捡到小萌物 我老婆是白富美总裁叶凡林若冰 大神可撩:你正经,我随意 她靠玄学医术征服植物人老公 教化儒仙 你是我的温柔以待 九重歌 女总裁的桃运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