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3章 大战开始(1/2)

就在李自成平定归化的时候,皇太极按捺不住终于开始在锦州爆发了大战。

早在击败豪格的,多尔衮退军的时候,卢象升就布置了迷局,定计送给锦州的总兵官洪承畴。

祖大寿不敢出锦州,因为他多次拒绝崇祯的要求,生怕一出锦州就遭到锦衣卫的捉拿,而且他虽然没有叛国投敌,但是他还是和大清有联系的,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可现在不行了,皇太极没有耐心了,大军围困锦州,他收到新任辽东总督卢象升的书信,本来准备不屑一顾的。

原因很简单,论资历这个督师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可崇祯竟然派了一个之前毫不出名的卢象升前来,摆明是不相信他。

可自从卢象升大败豪格出名之后,他还是对这个总督师稍微有点尊敬的。

毕竟清军八旗战斗力摆在哪,不是那么好击败的,否则这么多年过去肯定早就被灭了。

这次卢象升定计让他托住皇太极,而他则绕道蒙古进行千里奇袭,一路上准备进行大清的战略,进行掠夺,这件事要进行的成功,首先是他你能守住锦州,而且倘若皇太极退军,他还要率机动骑兵后面进行尾随,给予压力。

祖大寿虽然不愿意,但是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点了点头,对信使说道“请回去禀告卢督师,下官明白,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锦州”。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成不成的话还得靠自己。

其实祖大寿觉得自己快完了,现在崇祯不喜欢他,皇太极虽然喜欢他,那也是基于他能拱手相送锦州的情况下,他本来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游离,观望成败,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要做出最终的选择,但是他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很快,数千名青壮就开始上城墙接替一部分守军进行防守,只是青壮的战斗力比起守军可是差了不少,加之没有受过正儿八经的训练,伤亡很快就变得大了起来,一天下来光是青壮的伤亡就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多千人,大多数青壮的伤亡都是被城下的箭矢射中的。

虽然不想鱼死网破,但是样子还是要做的。

锦州城,正门城楼上。

这里属于大清八旗正面进攻和明军防守最为频繁的地方,不管城内的明军是防守还是从城门内杀出去,都要从正门的方向走,只有一条道路,所谓兵者出奇正,正是以堂堂正正之军走正门迎敌,其他地方是无法满足于大军行军的要求的。

初晨的太阳已经升起多时,已经过了早上阳光正明媚的时候

城墙下面巨大的动静,引起了城墙上面军士的注意。

守卫北门的军士人数很多,因为他们的责任也比其他门重大,他们必须全天候的警戒和守卫,没有一时一刻的闭眼休息,眼下距离换防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守城的士兵的眼睛已经睁不开了好,但是为了防止正门出现任何的意外,他们还是拼命咬牙的坚持。

听到响声,一名军士勉强打起精神朝下面伸出头去,看向了城墙下面。

这么一看,倒是立即给他惊醒了,城池下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竟然聚集了约莫四五十人的清兵,而且还隐隐有一架攻城车。

脸色发白的军士,立即知道他们闯祸了,连清兵什么时候到的下面都不知道,他立即大喝一声,城上的明军开是放滚石,而他则马上跑去给守城军官禀报去了。

事关重大,军官马上给负责正门防御的锦州副总兵吴襄禀告。

吴襄倒是干脆,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来到了正门城墙上面,往下一看,便见人说少,虽然说危险,但还是可控制范围内,便命令士兵速度剿灭这小股清兵。

大清士兵既然来到了城墙地下,都是精锐,对此早有预料,这些鞑子清兵将重盾车推到了城下大门附近,而他们们便藏身于攻城车附近,在这个距离上城头的火炮打不到,垒石滚木又仍不到,因为有城洞,这些弓鞑子清兵们就藏身在攻城车的后面和两翼部分。

藏身好之后,他们发起了哨声,远处的八旗军开始快速的前来支援,而他们也掏出弓箭朝呈上射去。

刚开始的时候城墙上防守的弓箭手们还探出身子跟他们对射了一番,但是他们要想探出身子,必须探出大半个身子,才能隐约看见冒出头的鞑子士兵,所以他们几乎成了活靶子,而且这样射箭的精准度还低。

就这样几轮对射下来居高临下的明军弓箭手们反倒损失惨重,最后只得缩了回去。

就这样鞑子的弓箭手们便在附近以攻城车为掩护,只要城头上一有人探出身子他们便会弯弓射箭来逼迫他们回去,只是一会的时间,就有十数具尸体从城墙上掉下来。

如此清军鞑子就更加毫无顾忌,他们把尸体托起放到攻城车上,肆意的破坏。

城墙上的士兵就更加疯狂,无奈实在不占据地利,愤怒的士兵只好请战打开城门杀死这些鞑子士兵。

可这样不行的,一旦打开城门,如果短时间内不结束战斗,不远处的八旗士兵就来攻城了,说不定能冲进城来,这样锦州就完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每次重生都靠老公开挂 爆宠狂妃:本宫劫财又劫色 总裁的秘密 主播你的马甲掉了 重生之调教娱乐圈 快穿之撸起袖子就是干 一觉醒来我成了宿敌的道侣 重回80之大时代 侵入大神电脑后 掠夺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