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锦衣卫职责(2/2)

杞及幼子朱楠早亡。其余诸皇子及从孙一人先后封为藩王。一三七○年分封诸皇子为王:朱樉封西安为秦王,朱h封太原为晋王,朱棣封北平为燕王,朱橚先封吴王,后改封开封,为周王,朱桢封武昌为楚王,朱榑封青州为齐王,朱梓封长沙为潭王,朱檀封兖州为鲁王,明太祖侄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封桂林为靖江王,共九人。受封的藩王每年得禄米万石,可在藩王府置相傅和官属,拥有护卫军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一万九千人。

明初封建诸王除了屏藩国家之外,还要对付北方的蒙古残余政权。所以,太祖赋予了某些藩王带兵统军的大权,分封习兵事的皇子于北边军事要地,皆预军务,习称“塞王”。晋王、燕王,皆受命指挥边防大军,筑城屯田。洪武朝的大将军冯胜及傅友德,都曾受其节制,军中大事,二王得直接奏闻。宁王受封后,也拥有军队,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其余诸王中,秦、代、肃、辽、庆、宁、谷、安等王,大体上都分布在东北、北方和西北的一条边防线上。他们中间的诸如当时的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成祖等人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军事指挥才能日益提高,而政治野心也随之增强。

之后,便是那众人皆知,历史知名度极高的“靖难之役”了。

当然,这其中的弊端有识之士对此自是洞若观火,明初著名能臣卓敬、叶伯巨等就先后上书指出分封的弊端所在。这卓敬便有言道:“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埒,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而叶伯巨的论证就更加的具体了。把这分藩带来的直接后果直挺挺的摆到了太祖面前。他严正的道:“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而在上书之前,叶伯巨就料到可能会遭到不测,他慨然的对朋友说:“纵无明诏,吾犹将言之,况求言乎?”他还预见封王这件事是“难见而患速。”果然,朱元璋以离间骨肉的罪名下叶伯巨于监狱,而后死于狱中,但是,叶伯巨的远见在后来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其实,就太祖自己而言,他也不是不知道分封的利弊所在,然而由于他地位的特殊,所以,他并没有把这件事看的如何之大,直到卓敬等人一再指出后,他也不得不承认“尔言是,朕虑未及此”。可是,他说归说,并没有付诸于事实和行动,由于他的拖延不觉,直接导致了诸王的尾大不掉。最终迫使建文帝撤藩,导致了靖难的苦果。

这靖难之后,永乐帝即位,鉴于前朝之失,对控制藩王极为重视。但自己从前毕竟也是藩王,自己就是靠着削藩造反得以即帝位的。如若自己因为被削藩而当上皇帝,今下也行削藩,一是声望大大受损;二便是对不起靖难之时对自己大有益助的各地藩王了,况且自己先开了个“坏头”,要是自己的那些弟弟们也起而效仿~~~~

所以明里自是不行削藩,反而还恢复了一些在建文帝在位时削去的藩王,让他们感恩戴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龙婿大丈夫 男神宠妻日常2 六朝云龙吟前传 情定一生无悔过 旧情难挡,雷总的宝贝新娘 离婚后,霸总亲手撕了我的马甲 道祖巫圣 美女老板爱上我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胡杨苏清涵胡小说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