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心,即理也!(2)(2/2)
蓝天凤目送着官军的“离去”,热泪盈眶我终于没被踩成柿饼。
激动不已的蓝天凤大宴三天,席间发表重要讲话:事实证明,官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一切官军都是纸老虎!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可惜只激动了三天。
作为一名有理想没文化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蓝天凤同志最终没能玩过老谋深算的王守仁,可见读书还是有用的。
探子来报,贼兵已放松警惕,可以乘懈击之。王守仁得悉后,立即挑选一千五百名精兵为先锋,四千名名重兵继后,分作三路。
那是二月二十九日夜晚,暗云肆涌,雨骤风疾。三路兵马衔枚直趋,一举夺取贼兵的险要关隘。
贼兵虽已失险,却个个骁勇精悍,犹能“凌堑绝谷,跳跃如飞”,并再次占据上层险峻,扔滚木,丢巨石,负隅顽抗。
战斗从晚上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双方都死伤惨重。正焦灼间,受阳明派遣由山间小道到达贼后的数千士兵,突然发起攻击。贼众腹背受敌,溃散而逃,被斩杀者两千余人,俘虏一千五百余人,坠入山间深谷者不计其数,喜欢玩躲猫猫的蓝天凤也在一个山洞里被擒获。
对于这场在南赣一带取得的史无前例的胜利,朝廷给予了史无前例的奖赏白银二十两。
钱不在多,有权就行。
王守仁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要求更大权限。
空间:能够督调南赣全境部队,包括周边四省部分军队(作为南赣巡抚,王守仁只是省委书记,总督才兼任军区司令)。
时间:只求作战成功,朝廷不能规定时限。
这种不拿皇帝当干部的行为引起了朝里诸多大佬的不满,最不满的就是内阁首辅杨廷和。
正嘉之际,能跟王守仁勉强打个平手之人,唯有杨廷和。
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前后担任内阁大学士十四年,首辅九年,其间兴利除弊,朝野称颂。
如此华丽的履历,翻遍明史,亦不多见,无愧于“镇静持重,补苴匡救;安危定倾,功在社稷”的评语。
可惜,他遇到了王守仁。
几年之后,当以杨廷和为代表的理学派在“大议礼”之争中败给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派时,不知他会不会喟然长叹:既生杨,何生王!
不过目前为止,和杨廷和短兵相接的还轮不到王守仁,而是王琼。
分开来看,杨廷和与王琼都属于既有理想又有手段的能臣。凑到一起,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就貌合神离,心照不宣了。
当初王琼保荐王守仁杨廷和之所以会同意,是因为他压根不相信单凭一个成天讲学论道的人就能把南赣之乱平息了,因此本着“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的龌龊心态,批准了王琼的举荐。
千虑一失的杨阁老终于算错了一次,王守仁打胜了。
打了胜仗的王守仁也算错了一次,他在捷报中将功劳全归兵部,只字未提内阁。高度决定视野,以王守仁眼下所处之平台,亦无法窥视高层内斗于一二。
然而,杨廷和接下来的举动,让我明白了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
按说杨廷和应该很不爽,应该立即驳回王守仁关于增加权限的请求。
事实恰恰相反,他批准了。
如果说解决外敌,即刻内斗也算是华夏文明的光荣传统之一的话,那么,就等你先解决完外敌吧。那时,王守仁,你我之间,终有一战,此战关乎大明朝接下来一百年的历史走向,我在那等着你。不用感谢我此刻的宽宏大量,所谓的宽宏大量云云,皆因你目前的档次还不够。
本章已完成!
道初界
结婚纪念日,妻子带着白月光回家
天降老公:一宠钟情
西游:开局天庭签到
遮天之造化神玉
万年只争朝夕
重生之抗战元勋
医路红尘
黄袍加身好莱坞
和离后,前夫将军求着我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