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母子心结(2/3)
外带人,不用告诉他了。”对这个周副总管,他心中颇有些忌惮。此人大名周玉华,数月前来京,全真道士打扮,要代武当掌门清灵真人向朝廷传话。
其时,除了散布各地的叛乱兵马,羁傲不逊的中原武林也是顺治的一块心病,前些年,各地叛乱纷起,朝廷左支右绌,无力顾及。现如今,天下大局初定,总算是松了口气,可以腾出只手,来料理这片混沌却影响力非凡的江湖。因此,一年前,他派出大内总管云鄂出京,专为试试中原武林水之深浅。云鄂后来出师不利,铩羽而归,虽在他意料之中,但也添了他的烦恼,因为清廷虽问鼎中原,施政经年,这些江湖人士仍以汉民自居,何尝将官府朝廷放在眼里。统武林即统人心,此事牵涉重大,非办不可,终归得有人挑担,奈何满朝上下,苦无合适人选。
武当盛名,顺治自然如雷贯耳,其掌门人主动派人传讯,其中定有大玄机,因而,顺治满心欢喜,迅即召见周玉华,一问,事情果然不简单。
周玉华呈上清灵真人亲笔书信一封,信中,武当愿顺应天下大势,接受清廷册封,必要时,还可为朝廷收服其他江湖门派出人出力。只是作为交换条件,朝廷须得立道教为国教,地位列于佛、儒之前。
顺治人虽年轻,却不糊涂,他深知满人属于少数民族,今虽登上统治地位,面对泱泱大国的深厚宗教化底蕴,并无能力用新思想来取代它,同时从治国安邦的需要,必须顺应大多汉人的传承习惯,以巩固新的政权。故清廷立朝以来,儒、道、佛家实际是处于并列地位,不存在先后尊卑的问题。清灵真人所提要求,很可能导致信教民众间仇怨凶杀,甚而动摇国本,这样的条件,万万不能答应。
周玉华听顺治一口回绝,方亮出底牌。原来,清灵真人的真实意图是,武当可助朝廷一臂之力,收服各大门派,朝廷届时只须以官方形式确认,天下武林,武当至尊的名头。
大名鼎鼎的武当掌门清灵真人,一夕间竟然如此热衷这些低俗的功利虚名,这是顺治怎么也没料到的。但他转念一想,民间传言,这牛鼻子老道武功高绝,为人清傲,自己正愁无人挑起一统武林的重担,清灵真人即主动找上门来,岂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此事不管最终结局如何,朝廷却可趁此机会瓦解中原武林的铁板一块,收获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
因此,顺治很快答应了清灵真人的要求,并即派出官员前往武当,册封清灵真人为无上武圣玄妙真人,授正五品虚衔,自武当掌门以下,各有册封。清虚真人等十数人不愿受封,离山出走。此事传出,轰动武林。
当然,朱子龙浑浑噩噩,一门心思全系在女人身上,回京后与武林人士几无往来,这些事就一直蒙在鼓里,因而,上次顺治提出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不过是对他忠诚度的假意试探,他却当了真。
清灵真人受封以后,答应以一定时限为期,履行助朝廷招安武林之承诺,至于周玉华,则自愿留在京城之内,听候差遣。他本不会武,后获奇遇练成通天指,连朱子龙都在数招之内被他打败喋血,对他的武功之高,顺治印象颇为深刻。然而,令他印象更深刻的是,此人巧言令色,更具一手炮制丹药的秘法,入宫不久,即以数枚养颜丸赢得孝庄太后欢心,对他信赖有加。
其时,大内总管云鄂已被治罪,总管之位空缺,按太后的意思,欲延揽周玉华入内,先受副总管之职,实行总管之责。对太后的考量,顺治却持异议,一则清朝内廷欲效仿明制,自云鄂后,大内悉数启用阉人,周玉华并非阉人,于礼制不合。二则此人着道衣却并非全真,自称西域胡族却满口汉话,身份来历颇多疑点,绝不可将此重责轻易相授,以免埋下祸患。
母子二人争执一番,当母亲的只得暂时让步。而周玉华却声称,自己练的是童子功,一世清修,觉无可能乱了宫闱。他祖籍辽东,此次回归中土,不求名不求利,只为承父遗命,将一生所学倾囊奉献,为朝廷效绵薄之力。
孝庄太后被其言所感,坚执将周玉华留下,破例许他内廷行走,兼皇帝贴身侍卫。虽不着官服,不领实职,内廷以太后权威,仍以副总管尊称之。
如此一来,又成了顺治的烦心事,他这两年与董鄂妃琴瑟相谐,颇习练了些中原武术套路,日常拿内廷侍卫练手,亦是赢多输少,即以为登堂入室,武功出众,对宫外的险恶也就无所顾忌。加上年轻贪玩,二人私底下效仿那些江湖人物,常常出宫夜行,阅尽民间百态之余,偶还干些路见不平之事,顿觉比当皇帝还有滋味,至而乐不思归。
如今母亲将周玉华安插身边,在他眼里,名为护卫,实为眼线,每次出宫辄形影不离,一举一动俨然母亲在畔,与董鄂妃的二人出游,再也不复往日的畅快。只是,从自身安全角度看,母亲这样做亦有他的道理,因而,他虽不情愿,却只能接受现实,近段时日,出宫之数已大为减少。
顺治带了二名内廷侍卫,策马刚出金水桥,周药师亦骑着马,如幽灵般从后跟上。顺治见甩不脱,只得由他,快马加鞭,往姚侍郎家赶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史上最强射手
强化医生
大国日化1981
都市最狂医仙
村里的福运娇她生财有道
剑掌山河
绝宠魔妃,嚣张小爷是女的
尸王崛起,开局囤亿万血肉
开局吞了六魂幡
辣手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