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至第三百六十章(1/5)

[351]

这个人正是杨荣。

由于当时情况还比较混乱敌友难分难保某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不会玩类似恐怖分子和荆轲那样的把戏周围的人十分紧张而朱棣本人也

大为吃惊但他不会想到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

杨荣竟然对他说现在不应该进宫即位。

不应该即位?笑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装了那么久的傻死了那么多的人无非只是为了皇位可眼前的这个书生竟然敢阻止我即位凭什

么!真是可笑!

在场的人几乎已经认定杨荣疯了准备替他收尸。

但杨荣真的阻止了朱棣的即位还让朱棣心悦诚服照办而他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竟然只用了一句话。

“殿下是应该先去即位呢还是先去祭陵呢?”(先遏陵乎先即位乎?)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们前面说过朱棣造反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说得粗一点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竟然一时之间忘记了立牌坊

只是一心要当婊子。无论怎么说如果不先拜一下老爹的坟那是很不妥当的朱棣连忙拨转马头去给老爹上坟。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杨荣已经精明到了极点他摸透了朱棣的心理也看透了遮羞布下权力斗争的真相。这样的一个人比他的上级方

孝孺、黄子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同样老奸巨猾的朱棣从此记住了这个叫杨荣的人在他即位后便重用杨荣并将其召入内阁成为七人内阁中的一员。

当时的内阁七人都是名满天下之辈而在他们中间杨荣并不显眼他没有解缙的才学也没有杨士奇的政务能力并不是个引人注目的人

但这绝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事实上他所擅长的是另一种本领——谋断。

所谓谋断就是谋略和判断这些本应是姚广孝那一类人的专长而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应该是个老实读书人的杨荣居然会擅长这些实在令人

费解但他善于判断形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的这个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天晚上边关突然传来急报宁夏被蒙古军队围攻守将派人几百里加急报信这是紧急军情朱棣也连忙起身去内阁找阁臣讨论如何处理

(内阁有24小时值班制度七天一换)偏巧那天晚上值班的正是杨荣。

朱棣风风火火地来到内阁把奏报交给杨荣看问他有什么意见。

[352]

出乎朱棣预料杨荣看完后没有丝毫慌乱表情轻松自然大有一副太监不急皇帝急的势头。

朱棣又气又急杨荣却慢条斯理的对他说:“请陛下再等一会宁夏一定会有第二份解围奏报送来的。”

朱棣好奇地看着他让他说出理由杨荣此刻也不敢再玩深沉因为朱棣不是一个对大臣很有耐心的人。

杨荣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了解宁夏的情况那里城防坚固而且长期作战士兵经验丰富足以抵御周围的蒙古军队。从他们出第一份奏

报的日期来看距离今天已过去十余天此刻宁夏应该已经解围了必然会出第二份奏报。”

不久之后朱棣果然收到了第二份解围的奏报自认料事如神的朱棣对杨荣也十分佩服并交给他一个更为光荣的任务——从军。

朱棣认识到杨荣是一个能谋善断的人在对蒙古作战中这样的人才正是他所需要的于是在永乐十二年(1414)的那次远征中杨荣

随同朱棣出行表现良好获得了朱棣的信任。朱棣便将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印信交给杨荣保管而且军中但凡宣诏等事务必须得到

杨荣的奏报才会出可以说杨荣就是朱棣的私人秘书。

朱棣之所以如此信任杨荣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这个人处事不偏不倚也不参与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夺位之争没有帮派背景当然这仅

仅是朱棣的想法而已。

朱棣不会想到这个看上去十分听话的杨荣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简单朱棣将印信和奏报之权授予杨荣只是为了要他好好干活然而这位杨

荣却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件关键的事情。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病逝之时那个当机立断驰奔上千里向太子报告朱棣已死的消息为太子登基争取宝贵时间制定周

密计划的人正是一向为人低调的杨荣。因为他的真实身份和杨士奇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第三个人临危不惧杨溥

下面要说的这位杨溥其名气与功绩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位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他却是三人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别人出名、受重用依靠的

是才学和能力他靠的却是蹲监狱。

[353]

杨溥洪武五年(1372)生湖北石人建文二年(14oo)中进士是杨荣的进士同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也被授予编修又成为了杨荣的

同事但与杨荣不同的是杨溥是天生的太子党因为在永乐元年他就被派去服侍太子算是早期党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镇邪 史上最强宗主 三国之蜀汉再起 一剑诛邪 超级娱乐红包 妃不下堂:三嫁薄情王 欢迎来到大江湖时代 极品透视小仙医 都市狂人 暴躁大佬他又奶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