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766-1768(1/2)

[1766]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没有找东西塞鼻孔却拿了个碗就放在鼻子下面一边骑马一边接着连续两天两夜赶到松山据说到地方时接了几十碗。

反正我是到今天都没想明白拿这碗干什么用的。

会战地点松山双方亮出底牌。

清军总兵力(包括孔有德等杂牌)共计十二万洪承畴总兵力共计十三万双方大致相等。

清军主将包括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精锐将领除个把人外都很能打。

洪承畴方面八部总兵主将除吴三桂外基本都不能打。

至于战斗力就不多说了清军的战斗力大致和关宁铁骑差不多按照这个比率自己去想。

换句话说要摊开了打洪承畴必败无疑。

但洪承畴就是洪承畴。

崇祯十四年(1641)七月二十八日洪承畴突然动攻击率明军抢占制高点乳锋山夺得先机。

他十分得意此时他的军中的一个武官对他说了一件事:

占据高地固然有利但我军粮少要提防清军抄袭后路。

然而洪承畴似乎兴奋过度把那个人训了一顿说:

我干这行十几年还需要你提醒?

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这句话就是他失败的最终原因。

因为就战略而言固守是最好的方法进攻是最差的选择而更麻烦的是当时的洪承畴在进攻之前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无论如何只带三天的粮食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结论是一贯英明的洪承畴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最终导致了战败。

我原本认为这个结论很对洪承畴很蠢起码这次很蠢。

后来我想了想才现洪承畴不蠢起码这次不蠢。在他看似荒谬的行动背后隐藏着一个极为精明的打算。

其实洪承畴并不想进攻他很清楚进攻极为危险但他没有办法。

因为有个人一直在催他这个人的名字叫陈新甲时任兵部尚书而这位陈尚书的外号叫小杨嗣昌。

杨嗣昌同志的特点是风风火火玩命了干能得这个外号可见陈大人也不白给。

自打洪承畴打持久战他就不断催促出战要洪督师赶紧解决问题是打是不打多少给个交代。

但洪承畴之所以出战不仅因为陈尚书唠叨像他这样的老油条是不会怕唐僧的。

[1767]

他之所以决定出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没钱。

我查过资料明末时期的军饷以十万人计吃喝拉撒外加工资、奖金至少在三十万两白银以上。

要在平时这也是个大数赶巧李自成、张献忠都在闹腾要是洪承畴再耗个几年崇祯同志的裤子估计都要当出去。

所以不打不行。

但洪承畴不愧为名将所以在出前他想出了一个绝招:只带三天粮食。

要还没明白我就解释一遍:

带上三天粮食出征如果遇上好机会就猛打一闷棍打完就跑也不怕对手断后路。

如果没有机会看情形不妙立马就能跑而且回来还能说是粮食不够了才跑回来的对上面有了个交代又不怕追究政治责任真是比猴还精。

精过头就是蠢

如果换了别人,这个主意没准也就成了,可惜他的对手是皇太极。

皇太极不愧老牌军事家刚到松山还在擦鼻血看了几眼就现了这个破绽。

八月二十日就在洪承畴出的第二天他派遣将领突袭洪军后路占领锦州笔架山粮道。

“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洪承畴彻底休息了。

当然当然在彻底休息前洪承畴还有一个选择——突围。

毕竟他手里还有十几万人要真玩命还能试试。

于是他找来了手下的八大总兵告诉他们事态紧急必须通力合作然后他细致分配了工作从哪里出到哪里会合一切安排妥当散会。

我忘了说在这八个总兵里有一个人叫做王朴。

第二天突围开始。

按照洪承畴的计划突围应该是很有秩序的包括谁进攻谁佯攻谁殿后大家排好队慢慢来

可还没等洪承畴同志喊一二三两个人就先跑了。

那两个先跑的人一个是王朴。

如果没有重名这位王朴兄应该就是八年前在黄河边上收钱放走诸位头领的总兵同志。

照此看来他还是有进步的八年前收钱让别人跑现在撒腿就跑也没想着找皇太极同志拿钱实在难得。

而另一位带头逃跑的史料记载有点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吴三桂。

[1768]

无论如何反正是散了彻底散了全军溃败无法收拾十余万人土崩瓦解被人杀的被踩死的不计其数损失五万多人。

洪承畴还算是镇定关键时刻找到了曹变蛟、丘民仰还聚了上万人占据松山城准备伺机撤退。

可是皇太极很不识相非要解决洪承畴开始围城劝降。

洪承畴拒不投降派使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喜遇良辰 绝世大帝王 失忆总裁宠妻无度 美女总裁的超级赘婿 剑帝神皇 魏侯 生生不灭 美女老板的贴身兵王 穿越后我带着三个缩小版大佬逆袭了 穿parda的女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