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1717-1718_明朝的那些事儿_新笔趣阁
1717-1718
对高迎祥而言更是如此。 老婆跑了再找一个就是十几万大军都跑光了就只能钻山沟了。 所以高闯王毅然决定跑进郧阳山区。 两年前就是在那里被打得只剩半条命的高迎祥捡了条命东山再起。 卢象升闻讯立刻找到祖宽和祖大乐吩咐他们立即率军出追击高迎祥。 祖宽回答:不干。 卢象升无语。 之所以无语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干过。 关宁铁骑 很久以前我以为所谓战争大都是你死我活上了战场管你七大姑八大姨都往死里打特别是明末但凡开打就当不共戴天不共戴地不共戴地球打死了算。 后研读历史多年方才知道以上皆为忽悠是也。 按史料的说法当时的作战场景大致如下: 比如一支官军跟民军相遇先不动手喊话喊来喊去就开始聊天聊得差不多民军就开始丢东西比如牲口粮食等等然后就退等退得差不多了官军就上前捡东西捡得差不多就回家睡觉然后打个报告给朝廷说歼敌多少多少请求赏赐云云。 应该肯定的是在当时有这种行为的官军是占绝大多数认认真真打仗的只占极少数所谓“抛生口弃辎重即纵之去”。 现象也好理解当时闹事的大都是西北一带人而当兵的也大都是关中人。双方语言相通说起来都是老乡反正给政府干活政府也不工资(欠饷)即使了工资都没必要玩命这么打仗非但能领工资还能捞点外快最后回去了还能领赏非常有利于创收。在史料中这种战斗方式有个专用名词:打活仗。 因为活仗好打且经济效益丰富所以大家都喜欢打打来打去敌人越打越多局势越来越恶化直到关宁铁骑的到来。 其实关宁铁骑的人数没多少我算了一下入关作战的加起来也就五千来人卢象升、洪承畴手下最能打的基本就是这些人最厉害的几位头领都是被他们打下去的。 之所以能打有两个原因先这帮人在辽东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装备很好每人均配有三眼火铳且擅长使用突袭战术冲入敌阵势不可挡。 而第二个原因相当地搞笑却又相当地真实。 我说过每次打仗时民军都要喊话所谓喊话无非就是谈条件我给你多少钱你就放我走谈妥了就撤谈不妥再打。 但每次遇到关宁铁骑喊话都是没用的经常是话没喊完就冲过来了完全不受收买忠于职守。 我此前曾以为如此尽忠职守是因为他们很有职业道德后来看的书多了才明白这是个误会。套用史料上的话是“边军无通言语逢贼即杀”意思是辽东军听不懂西北方言喊话也听不懂所以见了就砍。 所以我一直认为多学点语言是会用得着的。 高迎祥就是吃了语言的亏估计是屡次喊话没成也没机会表达自己的诚意所以被人穷追猛打了几个月也没接上头。 在众多的民军中高迎祥的部队算是战斗力最强的手下骑兵每人两匹马身穿重甲也算是山寨版的关宁铁骑。虽说战斗力还是差点但山寨版有山寨版的优势比如……钻山沟。 高迎祥钻了郧阳山区祖宽是不钻的因为他的部队大部都是骑兵且待遇优厚工资高要让他们爬山实在太过困难卢象升协调了一个多月也没办法。 照这个搞法估计过几个月闯王同志带着山寨铁骑出来闹腾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在这最为危急的时刻更危急的事情生了。 崇祯九年(1636)四月当卢象升同志正在费尽口水劝人进山时辽东的皇太极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建国。 皇太极建都于沈阳定国号为清定年号为崇德。 这一举动表明皇太极同志正式单飞另立分店准备单干。 通常来讲新店开张隔壁左右都要送点花圈花篮之类的贺礼很明显明朝没有这个打算也没这个预算。 不要紧不送就自己去抢。 崇祯九年(1636)六月清军起进攻。 这次进攻的规模很大人数有十万人统兵将领是当时清军第一猛将阿济格此人擅长骑兵突击非常勇猛。 难得的是他不但勇猛脑子也很好用关宁防线他是不去碰的此次进关他选择的路线是喜峰口。 本章已完成!
机灵王妃俊美王
日娱名侦探
无限电影
杀师证道后迎来火葬场书评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云少的替身娇妻安瑾年易云深
苏御
好好活着它不香吗
我在大梁做皇帝
三国之龙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