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21-1640(1/7)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21]

带领援兵的是皇太极的大哥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阿敏是皇太极的大哥在四大贝勒里是很能打的。派他去显示了皇太极对孙承宗的重视但我始终怀疑皇太极跟阿敏是有点矛盾的。

因为战斗结果实在是惨不忍睹。

阿敏带了五千多人到了遵化正赶上孙承宗进攻但他刚到看了看阵势就跑路了。

孙承宗并没有派兵攻城他只是在城下摆上了所有的大炮。

战斗过程十分无聊孙承宗对炮兵的使用已经炉火纯青几十炮打完城墙就轰塌了阿敏还算机灵早就跑到了最后一个据点——永平。

如果就这么跑回去实在太不像话所以阿敏在永平城下摆出了阵势要跟孙承宗决战。

决战的过程就不说了直接说结果吧因为从开战起胜负已无悬念孙承宗对战场的操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大炮轰完后骑兵再去砍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阿敏久经沙场但在孙老头面前军事技术还是小学生水平连一天都没撑住白天开打下午就跑了死伤四千余人连他自己都负了重伤差点没能回去。

就这样皇太极固守的关内四城全部失守整个过程只用五天。

消息传到京城崇祯激动了他二话不说立马跑到祖庙向先辈汇报并认定从今以后就靠孙承宗了。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自崇祯二年十一月起皇太极率军进入关内威胁北京沿途烧杀抢掠所过之地实行屠城尸横遍野史称“己巳之变”。

在这场战争中无辜百姓被杀戮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包括满桂在内的几位总兵阵亡袁崇焕下狱明朝元气大伤。

但一切已经过去对于崇祯而言明天比昨天更重要。

当然在处理明天的问题前必须先处理昨天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名字叫做袁崇焕。

对话

怎么处理袁崇焕这是个问题。

其实崇祯并不想杀袁崇焕。

十二月一日逮捕袁崇焕的那天崇祯给了个说法——解职听堪。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先把职务免了再看着办。

看着办也就是说可以不办。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22]

事实上当时帮袁崇焕说话的人很多看情形关几天没准就放了将来说不定还能复职。

但九个月后崇祯改变了主意他已下定决心处死袁崇焕。

为什么?

对于这一变化许多人的解释都来源于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城外无计可施的皇太极决定玩个阴招。

他派人找来了前几天抓住的两个太监并把他们安排到了一个特定的营帐里派专人看守。

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在太监的隔壁营帐住进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用人类能够听见的声音(至少太监能听见)说了一个秘密。

秘密的内容是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达成了密约过几天皇太极攻击北京就能直接进城。

这两个太监不负众望听见了这个秘密第二天皇太极又派人把他们给送了回去。

他们回去之后就找到了相关部门把这件事给说了崇祯大怒认定袁崇焕是个叛徒最终把他给办了。

故事讲完了。

这是个相当智慧且相当胡扯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相信过这个故事后来我长大了就不信了。

但把话说绝了似乎不太好所以我更正一下:如果当事人全都是小学二年级水平故事里的诡计是可以成功的。

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过幼稚。

先你要明白崇祯不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是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也是大明的最高领导。

三年前满朝都是阉党他啥都没说只凭自己就摆平了无法无天的魏忠贤;两年前袁崇焕不经许可干掉了毛文龙他还是啥都没说。

明朝的言官很有职业道德喜欢告状自打袁崇焕上任他的检举信就没停过说得有鼻子有眼某些问题可能还是真的他仍然没说。

敌军兵临城下大家都骂袁崇焕是叛徒他脱掉自己的衣服给袁崇焕披上打死他都没说。

所以最后他听到了两个从敌营里跑出来的太监的话终于说了:杀掉袁崇焕。

无语彻底的无语。

我曾十分好奇这个让人无语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来的。

经过比对记载此事的几十种史料我确定这个故事最早出现的地方是清军入关后由清朝史官编撰的《清太宗实录》。

明白了。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23]

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去看清朝入关前的原始史料曾经比较烦因为按照常规这些由几百年前的人记录的资料是比较难懂的而且基本都是满文我虽认识几个但要看懂估计是很难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天命修罗 王妃她又给人算卦了txt久久 三国之霸道雄途 星隐 亮剑:开局加载特种兵系统 重生之平凡是福 遮天:从模拟成帝开始 我在末世被迫当万人迷 无敌高手在都市 小农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