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890(1/7)
绝世高人
胡宗宪寻找的不是个把能打的和尚武林高手打打群架还行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也只是废柴一根只有运筹帷幄的将领才能为他解决根本问题。
幸运的是他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第一个人选。
在胡宗宪没来之前俞大猷已孤军奋战了很久。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弘治十七年(15o4)生人家庭比较贫困。
但他的运气还不错祖上是世袭百户虽说不是什么大官毕竟有口饭吃。父亲死后他继承了百户爵位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更进一步在当年的武会试中一举中第成为千户并被分配驻守金门。
俞大猷同志的早年经历就是如此看上去毫无特别之处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位仁兄是一位了不得的绝世高人。
本文所用史料众多且来源庞杂还包括十几种明清刻本为了不影响阅读加上我这人比较懒故文中未注明史料出处和史籍原文但此处必须破例因为下面即将讲述的内容实在过于离奇如不举出实据估计难逃忽悠之嫌故列文如下:
“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后自云中回取道至寺。僧自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之。视其技已失古人真诀。明告众僧皆曰:“愿受指教。”予曰:“此必积之岁月而后得也。”
看不明白不要紧我来解释。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听说河南的少林寺武艺高明所以专门前去拜访寺里的和尚十分嚣张地告诉我他们这里的僧人武艺高强且人数众多还拉出了几个表演给我看。
我看过之后觉得这帮人实在不争气老祖宗的真传都给丢了就明白告诉和尚们你们这套已经不行了趁早一边凉快去。和尚们十分谦虚地对我说:愿意接受我的指教。而我也十分嚣张地告诉他们:你们还要练很久才行。
郑重声明这话不是我说的要找人算帐请诸位去找俞大猷同志与我无关因为此文就出自俞大猷同志的自述文集。我虽然不愿帮俞大猷背黑锅却可以替他证明一点那就是俞先生的的确确是一位功夫了得的绝顶高手。
从童年开始俞大猷就是个特别的人物和众多成功人士一样他喜欢读书可他读的却不是大学、中庸之类的考试书目而是一本奇特的著作——易经。
要说这本书那可真算得上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文明人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俞大猷就是易经解读派的忠实会员他苦读多年终有所悟万幸的是这位兄台没有走火入魔摆摊算命多少还是读出了点名堂——兵法。
从易经中俞大猷领悟了所谓百万合一之兵法(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虽然说起来比较玄乎但从后来的实际效果看这套理论倒也不全是忽悠。
而在兵法之外俞大猷在另一工种上的成就可谓惊世骇俗那就是武学他曾拜当时的著名剑客李良钦为师学习剑术。他的天赋极高外加勤学苦练武艺非常精湛。
特别是剑法他十分擅使“荆楚长剑”据说剑法已至化境。曾有数十人看他不顺眼打算群殴他一顿结果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夺路而逃。
俞兄不但武艺了得还善于总结经验曾著有武学专著《剑经》后来在清除倭寇的同时也顺道闯荡江湖屡次和人拼刀比剑在砍砍杀杀中不断磨练剑法嘉靖四十年(1561)的时候估计是周围的人都打遍了这位仁兄觉得没意思了就跑到外面去找人打。前述的少林寺事件就生在这段时间内。
很明显在这段自述里俞大猷故意忽略了一个重要内容要知道少林和尚虽然吃素却不好欺负你俞大猷跑这么远人家给你演示武艺你还说人家不行一句话你就是来砸场子的。
虽然俞大猷没有写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少林寺是闹过事的就算没有动刀动枪至少也是露了两手不然人家凭什么“皆曰:愿受指教。”
估计俞大猷同志还是有点觉悟觉得自己这事干得不地道所以也没多提不过从他让人家多练几年的口气看他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俞大侠仗剑打遍天下纵横江湖可谓风光无限但在遇到胡宗宪之前作为一个极具禀赋的军事天才他的经历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哭笑不得。俞大猷这辈子的前四十年是十分郁闷的,因为他比较喜欢管闲事,守金门的时候,他上书监司要求打击海贼。结果被打了一顿得到了上级的答复:
“你个屁大的小官凭什么上书?”
凭什么小官就不能上书?俞大猷不明白。
挨了这顿莫名其妙的打俞大猷依然我行我素。
不久之后安南地区叛乱兵部尚书毛伯温准备出战按说这事和他没关系但俞大猷再次挺身而出管了闲事。
他向毛伯温上书陈述了自己的用兵方案请求从军。
尚书大人看到了他的上书十分欣赏夸奖了他却不用他。
夸了我为什么不用我?俞大猷还是不明白。
这又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但俞大猷仍不气馁。
嘉靖二十一年(1542)机会又来了俺答进攻山西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作战人才。俞大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医撩就心动
天命神相
行走人间那些年
黑莲花只想考第一
极品桃运山村小傻医
都市超强仙医
仙师指路
传奇华娱
重生军婚甜蜜宠
新婚夜:残疾王爷被气得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