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朕已立于人间巅峰(2/4)
要跟他辞行一下。
要知道,大朝会开始之前,这些使节住在鸿鹄寺安排的大殿之中,与皇宫相隔仅有一条街,还暗戳戳想要探查皇宫深浅。
如今,倒是恭敬了起来。
前恭后倨,不免真实。
“还有什么事情吗?”杨广问道。
宇文成都闻言,面露难色,自杨广闭关之后,他就寸步不离,守在了殿外,对外间发生的事情,也是知之甚少。
很多事情,他还是听手底下的金吾卫将士,以及前来通禀求见之人口中所知。
宇文成都沉吟了片刻后,忽然想起什么,迟疑道:“回陛下,还有一件事!”
“原云州刺史周法尚,二十多天前,已经带着一众妻小老幼,到了洛阳城!”
“吏部将其安置在了内城的一处宅院。’
“不过,周法尚一直言辞凿凿,称有冤屈,请求面见陛下,想要当面陈情!”
“陛下深居简出这些天以来,他接连到吏部、兵部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去过!”
“前日还在应天门外跪了一天,只求见陛下一面!”
“此外,原幽州刺史薛道衡,也在昨日随着平北大军到了洛阳城,如今被安置在国子监里面。’
话音落下!
杨广凝眉不语,眸光闪烁。
云州刺史......他若是没记错,云州就在北地,燕云十六州之一。
至于周法尚这个人,他也有些印象,因为前者的云州刺史,正是他任命的。
其人也很有意思,少时果敢勇毅,颇有气概,好读书,十八岁从军就被封为了将军,独领一军,屡立战功。
不过,最让杨广在意的是,周法尚历经三朝,皆有战功。
说好听点这人是个三朝名将,说不好听的就是三姓家奴。
但不可否认的是,周法尚确实有点本事。
他任云州刺史以来,可是将云州治理的安稳妥当,背靠边关之地,也从未让异族越境。
这其中,虽说有边关长城的功劳,但周法尚也是有实打实的战功。
所以,对这个人的处理,杨广也有些犹豫。
罗艺在北地造反,云州和幽州都是响应了。
可在贺若弼和张须陀传回的战报中,平北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云州并未出兵。
幽州倒是兵马丧尽,数十万府卫军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那是因为罗艺麾下大将薛世雄,本就是幽州府卫军统领。
所以,这才能调动幽州兵马。
深究起来,幽州刺史薛道衡的责任,最多就是一个监察不力,导致兵权外流,并且疑为反贼张目。
但碍于其北方大儒的身份,此事还不好处置。
最冤的大概就是周法尚,从头至尾,就只是响应了一下罗艺造反的声音。
也难怪这家伙不惜丢下云州,远赴万里,带着全家几十口人,来到洛阳城鸣冤。
值得一提的是,鱼俱罗等人早于一个月前,就已经抵达洛阳城。
而薛道衡、周法尚更早出发,却是晚了一个月才到洛阳城。
其中路程和速度的差距,是因为鱼俱罗等人走的并非是官道。
而是各州府之间独有的一道传送,直接横跨了数座州府,从北地回到了河南道。
这传送只存在于各道之间的首府之地,因此局限很大,传送也有限。
同时,每一次传送,都必须有杨广的帝旨才能启用。
“薛道衡毕竟是北方大儒,不好处理,让牛老出面安抚一下,然后让都察院看着办吧!”杨广沉吟片刻道。
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并称为三司。
其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若遇有重大案件,则要由三司会审,最终裁决出结果,上呈杨广案桌之前。
都察院内,设有左右两名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有诸多分设,专事官吏的考察和举劾。
此外,都察院还有一项皇权特许,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这意味着都察院是有先斩后奏之权。
不过,这项皇权特许,只针对一些小事。
杨广将薛道衡交给都察院查办,就意味着将此事定为了小事。
薛道衡的结果,很大可能是革职查办,收回所有俸禄,永不录用。
而由于其北方大儒的身份,最后可能会被国子监留下,在国子监中做一个教书先生。
又或是在洛阳城中,开一个私塾,从此不问世事。
这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
杨广也是看在薛道衡主动开城献降表,省了平北大军不少事情,这才将大事化小。
要不然,光一个为反贼张目的罪名,他就能诛了薛道衡,再抄其全家。
“陛下,那周法尚怎么处置?”
宇文成都恭敬拜,然后又想起了周法尚,当即追问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琉璃美人煞
盘族战神
极道特种兵
这绿茶王妃我不当了
网游之天妒鬼才
寒夜慢慢晚相依
菜鸟女道士
神医废柴妃
三国之最牛升级系统
鬼面毒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