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机关铜人(3/3)

汉代所制,方形、龟纽,青铜材质,母印和子印刻有清晰的文字,保存完好。

孟子涛向伙计询问价格,伙计给的价格还是很高,而且还死咬着价格不放,让孟子涛有些怀疑,伙计到底有没有做成生意的打算。

既然伙计不肯松口,孟子涛也没有强求,就准备转身走人

。这个时候,旁边放着一摊铜器的地方,有面铜镜模样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

孟子涛走了过去,拿起一看,现这居然是一面阳燧镜。

相信大家都听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燧”作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木燧就是钻木取火的工具,智人时期就有出现。而阳燧出现就比较,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

阳燧是青铜镜铸造中的衍生物,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把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古人出门,腰间常佩有体积很小的阳燧以备用。据《周礼》记载,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司烜氏”作为执掌阳燧的官员,负责“取明火于日”。在行军或打猎时,燧更是必备之物,“左佩金燧,右佩木燧”,以便在晴天时用金燧向日取火,阴天时用木燧钻木取火。后来甚至一度形成了这样的规制,一直沿袭至汉代以前。

阳燧因取火于日,近于天也,所取属天火,故多为占卜与祭祀时使用;而木燧取火于五木(柳、桑、槐、檀等),近于人也,只是烹饪用之。

汉代以后,随着冶铁技术的展,出现了铁质的阳燧,阳燧的使用范围更广了。唐宋元明时期,则流行装执柄的阳燧。宋代更是出现了两面式的阳燧镜,凸面可照容,凹面则能取火。

到了近代,由于火柴、打火机等物的广泛使用,阳燧自然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8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美漫世界大圣骑 最红谐星[娱乐圈] 重生之大策划师 老祖出棺 绝品逍遥神医 三国牛人附身记 前妻,无你不寻欢 我原来是富二代(又名:绝世大少) [综]阿飘穿越记 混沌吞天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