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配合新法:印纸钞(2/3)
籍,推行清丈田亩。你觉得如何?”
薛虹沉吟片刻后,开口:“陛下圣明,但,敢问陛下。如今我大明之根本何在?国家积弊丛生源头何在?”
隆庆帝也不废话,直言道:“治国先治吏,自然是吏治贪腐。”
“陛下圣明。诚如当初微臣所言。大明行清丈田亩,火耗归公等新法,有利有弊。诸多弊端,我也已经理清言明。
这第一,便是治标不治本。即便新法施行,地方官吏仍然有的是办法,将这税务的大头加在百姓的头上。
所以,不能只一味的推行新法,还要加强监管,以及增设与新法匹配的律法。
第二,改纳粮为折银收税,看起来一可解百姓受地方官吏盘剥,二可解朝廷的繁琐。
但我大明白银虽多,却大多掌握在地方富商之手。三五年之内,或许没什么。
可时间一久,地方官府一旦联合富商,虹吸收拢白银,到了税收之时便低买粮食。
百姓为了缴税别无他法,初卖粮,后卖儿女,最后卖了田亩房屋,直至无路可走。
这个时间,依臣的推算,极限大概在四十~六十年之间。
也就是说,一旦没有解决办法,最迟六十年之后,新法不但会彻底失效,还会给国家酿成更大的灾难……”
这玩意不是单纯靠开源就能解决的。
就算薛虹领兵把东瀛、美洲银矿采空了,也只是抱薪救火而已,好似水中捞月,白忙活一场。
开源节流,一个不能少。既要加大海外白银的流入量,也要控制白银被富商巨贾吞没,导致出现银荒。
隆庆帝的声音从上方悠悠渗了过来:“那依你之见,朝廷应该如何处理?”
“发行纸钞,逐渐取代铜钱与银两。”
薛虹话音一落,太子便忍不住出言提醒道:“景瑜,一来纸钞容易造假,二来,百姓受蒙元纸钞荼毒甚深。
本朝的宝钞情况如何你也见到了,实在是……哎!”
纸钞和银票不是一个东西。纸钞是可以造假的,但银票几乎不可能。因为银票的本质是“记账本”,是把你存在钱庄的银子支用的凭证。
甚至大面额的银票就算丢了,被别人捡走了,也用不了。
因为存了多少,谁存的,什么年月存的,都会有记载。这种情况想造假,或者冒取,简直难如登天。
可纸钞不一样,它本身就是钱,无论数量多少,谁拿了都可以直接交易,这种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