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2章 分头行事(1/2)

叶深秋不擅长创作,不代表她不会创作。

毕竟是科班出身,学了很多年音乐。

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是专业学创作的。

叶深秋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很多猪跑了。

对于资深音乐人来说。

写歌,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

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早就形成固定的调式套路了。

套成型的调式套路写歌非常简单。

甚至比做初中的数学题还简单。

有些拿捏了窍门的手速惊人的音乐人。

一天写100首不重样的曲子都不在话下。

而且这些曲子还都很耐听。

填上合适的词,就是一首首不错的口水歌。

这种套调式的歌,让叶深秋写,她也能轻轻松松就写出来。

但这种歌只适合让人打发时间随便听听。

要想真正打到人心里,就非常困难了,需要运气加持。

一百首这样的歌,也不见得有一首能打到人心里。

叶深秋担心,米夏找资深音乐人在短时间内给她们写三首所谓量身定制的作品。

都是这种套调式的作品。

稍微雕琢一下就拿出来应付事。

要是这样的歌,她俩就算唱的再好,也过不了节目组那关。

叶深秋更倾向于去买已经成型的作品,最好是凝聚了音乐人深刻情感的作品。

这样的歌,在华语乐坛其实不在少数。

尤其这两年随着《新音乐》异军突起,华语乐坛的原创作品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华语乐坛现在每天都会出现上千首原创新歌。

这里面虽然大部分都是套调式的套路歌,还有很多是不懂创作的初哥,自作多情瞎写出来的作品。

但其中不乏一些凝聚了音乐人心血的动情之作。

叶深秋觉得她和米夏只有唱这样的歌,才有可能打动节目组。

作品只有先打动创作者本人了,才有可能打动听众。

如果连创作者本人都打动不了,完全是流水线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打动节目组和听众?

米夏其实也明白这点。

但现在时间要紧。

她们已经来不及像大海捞针一样在浩渺如烟的华语新歌里找那些凝聚了创作者深刻情感的动情之作了。

就算有,也早就被那些大公司火眼金睛的创作团队提前截胡了。

随着《新音乐》的爆火,华语乐坛这两年最紧缺的商品就是各类原创精品。

几乎所有唱片公司都在花大价钱收购原创精品,为他们自己公司的歌手参赛扩充武器库。

米夏自问自己运气很好。

但买歌这种事,真不是靠运气好就能促成的。

距离她们面试的时间也已经不算长了。

她那朋友说了,《新势力》节目组正月十五后会正式开工。

那之后就会陆续安排有面试资格的歌手逐一面试。

留给米夏和叶深秋的准备时间,不过二十来天。

要想在20天内买到三首适合她俩二重唱的精品原创,还得是不同风格的作品。

米夏就算天性再乐观,也觉得这事很不现实。

所以才退而求其次的要找人帮她们量身定制作品。

虽然这种限时订做,大概率会变成叶深秋担心的那样,出来的是精品套路歌。

但只要适合她俩二重唱发挥。

米夏觉得还是有机会在节目组面前好好表现一下的。

等先过了初试,她俩再骑驴看账本,乐海拾贝,慢慢找精品原创。

叶深秋却比较固执,怎么想怎么觉得订制不靠谱,花了钱也办不了事。

米夏劝不动一根筋的叶深秋,便和叶深秋商量着,让叶深秋在同学圈和朋友圈里找精品原创,如果有合适的就买下来。

米夏这边则继续找资深音乐人谈订制。

如果到她回国那天,叶深秋这边找原创精品还没什么进展。

那她们就赶紧推进定制,务必在过年期间把面试作品都准备好。

这样等正月十五以后,节目组一开工,她们就能准备充分的去参加面试了。

两人就此算是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分头行事。

米夏觉得叶深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原创精品的概率很小。

这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咸鱼使者的大佬日常 不完美复合 情难自禁,冷情总裁步步紧逼 回到九零当学霸苏简 我的黑月光女友 暗色来袭:病娇妖精太勾人 超级战魂 我的苏联 神魂至尊 学长快到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