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威权令不行(1/4)
“六郎,是我大宋百姓,还是金贼胡虏?>
想好了,仔细些回答杨夫子的问话!”>
沉默一会儿,杨博将短马槊重重的顿在地上,大声喝问。>
同时,也给了金六郎父女一个台阶。>
壮志饥餐胡虏肉,算是一个解释吧……>
将金兵呼为金贼,将河北路的签军称为奸贼,原因就在这里。>
金兵、签军,蝗虫般一扫而过。>
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留下的是吃人的历史。>
将金兀术完颜宗弼,称呼为宗弼。>
杨博是把这场战争,看成了一统的战争。>
虽说无论是哪一个获胜,最终都要回归汉朔。>
但血淋淋的历史,承载的是无数生民的哀嚎。>
又岂是那么容易一翻而过的。>
金六郎等人不救,来年或许就是签军的一员。>
与其让他们继续在东京汴梁蹉跎,不如带着他们南归。>
马槊顿地的声响,既是给金六郎的提醒,也是杨博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狗官也好、诤臣也罢,无非还是好好的活着。>
金六郎可以作为臂助,彼此扶持着安全南渡。>
选择自杨博进入金家寨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小夫子,都是带小辫的。”>
金六郎的回答,杨博还算满意。>
又顿了一下马槊,算是认可了他的答复。>
这才示意女书史帮忙解去朱红兽面。>
“六郎,那铁浮屠身份可查清楚了?>
寨子里的明暗哨位可安排好了?”>
朱红兽面虽说狰狞可怖,但带上之后多少有些憋气。>
摘掉兽面的杨夫子,不仅呼吸顺畅了,在金六郎看来也很是和蔼可亲。>
“小夫子知兵,就再好不过了。>
小夫子威仪,比得当年的宗太尉了。>
如今寨里人心不稳。>
不如六郎追随小夫子,巡一巡营寨?”>
看着带甲的杨夫子,金六郎的心里也充满了希望。>
当年能守住东京汴梁的只有宗太尉了。>
李纲罢相、宗泽老死、种家折戟、折家沉沙、刘光世害军、杜充祸民,最终汴梁城凋零。>
四五年间,金六郎也看多了尘世起伏、人间惨状。>
在他看来,守东京汴梁,贼配军们一个也不成。>
不管是老种相公还是折家将门,不都在汴梁折戟沉沙了吗?>
唯有知兵的文人宗太尉,才将一个东京汴梁,经营的有如汤池铁城一般。>
那时节,汴梁城外,二十四道壁垒,十九处大军寨,沿河无数连珠寨,军民百万戮力同心。>
至于那不是人种儿的杜充不提也罢。>
不是他驱散城外义军,汴梁何至于此?>
“巡寨?>
此事可行!>
只是我单人独骑可不成,六郎要凑足了仪仗呐!>
先说说铁浮屠的来路。”>
金六郎在追忆往昔,杨博杨夫子也在找那种颐指气使的感觉。>
称呼六爷金六郎为六郎,倒不是杨夫子托大,而是手段。>
不见堂下金六郎,已经幡然悔悟了吗?>
脑中的史料不足,杨博正过着电视剧呢!>
君子不重则不威。>
人无威则不立权。>
无威权则令不行。>
想要带着金六郎一众人离开东京汴梁,可不是件容易事。>
这就跟带学生差不多。>
在学校里他有天然的师道威严。>
不管是助教还是导师,往那一站。>
多半没有用大嘴巴子招呼的,即便心里想的不得了,学生们也不敢。>
在东京汴梁就不一样了。>
没有威权,刚刚才揭过去的福禄羹、夫驴羹,想吃的可大有人在。>
不管是几十万军民,还是十几万军民,抑或只有几万人,多半都是嗷嗷待哺的饥民、饿兵。>
威权不够唬不住,东京汴梁城,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明明白白死的就有未壁统制,辛康宗、辛太尉。>
这位辛太尉是被城下暴民锤杀的。>
还有个死的不明不白的姚友仲姚太尉。>
这可是西北姚家将门姚古的嫡子,这位多传是力战而死。>
也有说是暴民锤杀,还有的说是死于自家的乱军之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怀崽以后,我被迫嫁给疯批大佬
苟在明末当宗室
布衣官道
天龙之横行天下
战神归来杨辰
月老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江湖朝堂刺客王妃
他那么撩
万神记
魔女收容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