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放榜之日,会试第二的名次!(1/2)
“你真的这么认为?”李祺似乎找到了知己。>
闻言,楚萧自然是点了点头。>
这时,已有了三分醉意的于谦,忍不住问道:“那楚兄,你若高中,未来有何打算?”>
“我嘛...”>
楚萧笑了笑,开口道:“我自然是想当个闲云野鹤,有事没事吃吃喝喝。”>
“靠着你们这些有本事的人,让我能舒舒服服的躺在功劳簿上吃空饷。”>
“你真这么想?”于谦有些不信。>
“不然呢。”>
楚萧反问道:“谦哥儿,你以为我结交你们这些有识之士作甚?”>
“暴殄天物。”而对此,于谦则是损了他一句。>
对此,楚萧却不在意。>
不是他不想高中,而是他知道自己这次考试的水平。>
就他那篇狗屁不通的文章,能高中才有鬼了。>
接下来的话,就跟于谦无关了。>
这家伙自己拿着两壶葡萄酿去门口喝了。>
留下楚萧和李祺,长谈了许久。>
从旱灾过后的瘟疫,到各地灾祸产生的疾病。>
甚至是鲁疮能不能被治愈。>
所谓鲁疮,就是后世所说的天花,或者说水痘。>
在后世,这鲁疮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如今的大明却没有任何医治,乃至是预防的办法。>
一旦爆发鲁疮,一个地区几乎都要寸草不生。>
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山东各地就曾爆发过两次大规模的鲁疮。>
直到现在,那些地区还没缓过来。>
如果李祺以后能解决鲁疮的问题,不可谓不是个天大的功劳。>
他之所以说这么多。>
那就是为了给李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至于以后他能不能研制出预防或医治鲁疮的办法,那就是他的事了。>
这一夜,总之很忙。>
忙的不仅是那些对自己的文章胸有成竹的考生,还有那些加班加点的考官。>
大明的阅卷速度就是这么快。>
当晚,整个翰林院的老儒都在通宵达旦的批卷。>
都挤在贡院里,大门紧闭。>
直到卷子拆开唱名之前,这里的所有人都不许出去。>
卷子是随机抽取的。>
谁也不知道,卷子的主人是谁。>
在这种环境下,若有人想对考卷做手脚,那几乎是难如登天。>
但这是在批卷的时候。>
在这之前,卷子从考生手里转交考官,再到运送到这些老儒手里的过程中就有很多时间了。>
次日天刚亮,贡院前的大门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不管男女老幼,都是一脸盼望的盯着贡院的大门。>
没辙。>
虽然人不少了,但却没人来买东西。>
吹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嗓子都喊哑了也没人理会。>
街边倚着墙角闲聊天的商贩最是行家,都指着那些新来的商贩指指点点,一脸看蠢货的神色。>
眼看贩浆的被人踹了一脚,大家都在哄堂大笑。>
每年放榜的日子,他们这些周边的商贩都是最熟悉的。>
晨鼓不响,贡院的大门绝不会开。>
等待放榜的人,这时哪有心情买他们的东西?>
只有等贡院把榜单贴出来,各家商贩才会有生意做。>
不多时,从西华门外跑来几匹马,马上的人都身着官服。>
一看款式,就知道是礼部的官员。>
很快,几名礼部官员敲响了晨鼓,鼓声过后贡院的正门大开。>
四个托着盘子的兵将从龙门里走出,全都是身穿甲胄,将托盘亲手交付给礼部的官员后由对方拆开。>
礼部的官员也很严谨。>
将信封一卷卷看过,见上面的火漆完好,这才动手拆开第一卷给旁边的官员。>
接着,立刻有人打开卷轴,横着贴在木板上。>
“应天府,章仕,湖广,赵修永,广东,李本德,江西,黄浩东...”>
一时间,随着礼部官员的声音,永乐十九年的恩科会试大典也终于宣告了结束。>
此次恩科,总录取了二百三十一名考生。>
最远的有云南、贵州,甚至今年连岭南不毛之地都有考生。>
楚萧三人一早就来了。>
李祺忐忑了一上午,他从头听到尾也没发现第一卷上有江西李祺的名字。>
当下,心忍不住凉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只是一个封妖师
表小姐活不过十七
我的生死笔记
老子是全村的希望
魔体兵王
洛少请滚开
混在三国当神棍
最后的赶尸人
贺府千金
浮云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