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 我要参天大树,不要不学无术(1/2)

汉延熹和左传的解经传文,吐字清晰,一句一顿,申明句读,使听讲的弟子们能够听懂他所说的言语,为此表现出难得的耐心。

这对于年事已高的马融来说,并不简单。

作为豪族外戚、当世通儒、古文经学大师,马融声名之大远播四海,求教者多达数千人之众,聚集在一起,可谓人山人海,一座马家大宅根本装填不下,甚至连茂陵县城都岌岌可危。

如此之众,他一个人如何传授的来?

但是人家来拜师,他也收下了,便不能不教。

于是他的教学方法便是将弟子、门生分开传授。

弟子相对于门生来说,更加亲近、优秀,往往不是出身不凡就是学识优秀,深受经师本人的认可,有传承衣钵的可能性,所以才会收为弟子,传授的都不是普通大路货。

至于门生,则是简简单单的大班授课学生,学的也都是些普通大路货。

弟子有机会可以得到马融的亲自授课。

门生只能接受优秀弟子的代为传授。

很多门生从求学开始一直到求学结束、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连马融的一面都见不到。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线上教学”。

就马融旗下数千之众来说,能算作弟子的,从他开始教学以来,十数年间,也仅仅只有一百余人,余者都是普通门生。

当前这个时刻,马融身边还在受学的、能够有机会接受马融面授的弟子,仅有三十七人。

而其中,能得到他的认可、出外代表他向众门生传达授课内容的弟子之中的精英——高足,仅有五人。

袁树并不在其中。

这不仅仅是因为高足的存在代表马融个人的颜面和尊严,特别慎重,更是因为袁树求学不过一个半月,年不过十岁。

以这个年龄这个“资历”想要成为高足,就算他身为三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嫡系子弟,也实在是太过分了。

马融能够网开一面,让袁树进入堂中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已经是看在他的女婿、袁树的三叔袁隗的面子上了,还想更进一步成为高足,得到马融的认可,就非要拿出点真才实学来。

马融虽然以放荡不羁著称,但是这点底线还是有的。

当然,马融的底线的确是有,但是不多。

他身边众多弟子,除了郑玄、卢植等寥寥几人的确有真才实学、也真的是为了学术精进之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和袁树一样靠着家庭背景直接走后门进来的。

无外乎为了镀金,往后好走路。

对此,马融也没有什么抗拒的情绪。

袁树今年十岁,在他的弟子之中算是年幼的,但是如他一般七经典孟氏《易》家族出身的重要子弟却西奔关中求学于马融,这种事情在当时看来也不是太过于离谱。

在马融看来就更是稀松平常了。

毕竟袁氏家族的政治、学术操守和他马融的底线一样,有,但是不多,在今文经典和古文经学之间反复横跳、左右押注,也实在是寻常举措。

甚至于他们还能另辟蹊径,走自断烦恼根的路子,安排族人进入内廷充当宦官以图个“里应外合”,成功玩转了东汉中后期的官场,越发的兴旺昌盛。

所以袁氏家族在这个时期的成功绝非偶然。

不过该说不说,袁氏家族走后门送进来的这个便宜弟子袁树,在马融看来还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他打着“不喜欢谶纬之学”的名义,主动要求离开袁氏族学,不学孟氏《易》,从汝南来到了茂陵,向马融学习古文经学。

这在当时的袁氏家族内本就是一件有点小轰动的事情。

更别说他还公开对自己的名字“术”表示不满意,想要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树”。

为此还公然向袁氏族老开炮,说什么根据《汉书》来看,术是不学无术的术,不是什么好的意思,而树则是参天大树的树,充满了勃勃的生命力。

他要参天大树,不要不学无术。

据说袁氏长辈里对袁树这种行为感到不满的大有人在,还有人要祭出家法,让袁树好好感受一下袁氏传统文化的厚重,让他知道什么叫嫡庶有分、长幼有别。

还是便宜老爹袁逢求爷爷告奶奶给他背锅,顶着非议把他接到了自己任职的关中,靠着自家老弟袁隗的老婆马伦的关系,把袁树直接送到了马融的内堂里,直接做了入室弟子。

这待遇不可谓不高。

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以马融的身份地位,就算你是顶级豪门公子哥儿,一来就当了入室弟子,也要夹着尾巴伏低做小一阵子以示谦虚。

要知道,很多人从求学开始到结束,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见过马融哪怕一次,而你袁树小儿走后门进内堂,直接得到马融的“面授”,这是多么让人羡慕又嫉妒的事情?

你要是就此老老实实的学,学出点东西来,那大家伙儿也只能忍着羡慕嫉妒,赞叹袁树有个好……祖宗。

结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萌妃可口:王爷撩上不撒手 漫漫仙途:凤鸣九天 帝国阴影 武装魔女 烟火江湖 大国重工 溟海仙尊莫海全文免费阅读 无间之旅 快穿之每天都在拯救疯批反派 开局被逼宫,召唤十万大雪龙骑